“一年一千万只要优先权?”岳清言自己都不觉得这是个合理的价格。
这是个非常优待他的价格,却不显得公平,至少就现在的状况来说。岳清言如果现在已经是华语文学圈最顶尖的那几个作者之一,或者,是如jk罗琳,乔治·马丁那样量级,已经在全球市场上证明过的作者,那一年一千万要优先权,可以算是个很优惠很给面子的合作了。但至少现在岳清言还没这个资格。
交易要公平,这是保证大家能长久合作下去最重要的事情。
“陈爷,要不这样。您是这整个项目大盘面能够成立的重要一环。我,你,香港警队,红驹出版社这边,各拥有整个项目5%不被稀释的股权。同时,在任意一个子项目中,你拥有10%保底的投资选择权。这部分权限作价3000万,分三年付清。如何?”岳清言想了想,这么建议道。
“可以,”陈兴宏稍稍一想就明白岳清言的提议区别在哪里了。他没有多犹豫。
同样是1000万一年,分三年,同样他现在并拿不到什么实际的东西,除了5%的总股权。5%要能成立,必须是在整个项目能够立项,并且推进到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项目铺开了之后。但在此之前,大家该投资投资,该做事做事,并没有太大区别。实际上岳清言承诺给陈兴宏的,只有10%以上的任意项目的投资选择权。这也不是分红权限啊,仅仅表示你可以至少出10%的钱,享受同比例的收益。要是整个项目亏了,那你也一样遭受损失。
但岳清言的这个提法,却在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上给了保证。短期,当然是大家一起把事情做成,长期,这个项目要是能成立,那5%不被稀释的股权就厉害了。
就算投资选择权,别看10%不多。在大型的影视项目里,已经是个相当可以的比例了。一个成熟的影视项目,项目发起方到最后能够保证手里有10%的权益就很不错了。
举例说明:影视公司a拿出了个相当不错的项目,有故事有想法,确定了主演和导演,他们评估这个项目2000万可以建组拍完,再花个1000万做发行就行了,1000万做宣传。这样的投资,票房大概一点几个亿就能挣钱了。影视公司b知道了项目,找到公司a,说我知道你项目很好,我来加磅,一方面投钱,一方面再加入一个重磅演员,再加入特效团队,还是让你a公司主控,但挣钱要带上我们啊。这么一来,本来4000万的盘子加一倍,变成了8000万,b公司因为是后来的,只是加磅,钱一样出资源一样出,但当然不可能有同样话语权。两个公司你六我四,a公司就只剩下60%了。然后,c公司加一磅,他们塞几个配角,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源进来。整个盘子一个亿了。
发行公司听说了,这个项目好,能挣钱,我也来。本来你们这片子,发行费得4000万,我不收你们钱了。让我用发行费入股,我给你们保底票房。有保底票房啊,大家都说好。于是盘子1.4亿了。
演员大腕某某,一听有这么个项目,角色简直和自己天作之合,我也要来。本来我片酬要6000万,你们给个500让我能给我的团队发工资,其他的算我投资。好了,项目盘面2亿了。
商业地产公司说,唉这个好,我也要投,你们把场面做大,需要的场景用我的。我给现金多少,场地资源啊宣传资源啊多少,算2000吧。好了,2.2亿。
服装啊奢侈品啊之类的都加点,多少加点。凑到2.5亿。
然后宣发方面某个大佬说:你们本来说宣发1000?现在不够用了吧?那么大个盘面,怎么都得四五千万的宣发,我收你1000现金,然后其他算我的,我来整合资源给你做。
3亿了……一个项目就如此生生凑到了3亿盘面了。而一开始,它真的是a公司可以几千万做得完还有的剩的项目。现在,a公司也没不乐意,他们总投入没有变啊,但投入的钱在整个项目中间,因为先发优势和因为协调关系等,占比的价值大于出资。私底下,就可以把这部分的比例债券化一下,对外卖一轮。就算钱不够,也可以卖一轮。(很多文娱行业的理财产品就是这么回事……)
a公司最后手上剩下多少表决权?20%多吧,但反正也没人比他们比例高,只要协调好关系,他们就是老大。但这个出品发,就只有这么点比例。
但一个几千万的项目和一个几亿的项目,回收投资的压力可是完全不一样的。原来小投资小制作,说不定大家卖个面子就回来了。但现在凑了3亿项目实投,对外说不定要号称投资五六个亿,这就和当年曹操南下23万人诈称百万大军是一回事。那要多少票房能回来呢?
十个亿。基本上,总票房的三分之一是分账给出品方的。所以,看一个片子挣不挣钱,看一眼数据就行了。当然了,有些片子买票房、做假数据也是比开始,而且绝对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净投入。
要做这个行当,大家都明白这么回事,具体项目具体比例不同而已。看着现在华语电影的片头logo时间和字幕时间越来越长,真的不是没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