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辅政大臣商鞅(2 / 2)

“我知道你精通刑名,律法完善的事,就交给你了。但切记两点。第一,修订律法可以,但不能懈怠了政务。如今事情繁多,下边的人能力有限,我又分身乏术,你得帮我撑起这个担子。”

秦霄开口道:“第二,修订律法的原则,必须确保简洁明了。不是所有人都精通刑名,要让百姓易于理解,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如果违反,会有什么后果。不要搞的太过复杂,让人难以理解。”

这算是给商鞅加了一些限制,确保整个领地的运转,依旧是在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去。

商鞅思索片刻,点头答应下来,说道:“鞅谨记主公教诲,不会耽误了政务。修订完成之后,鞅会先拿出章程来,请主公过目。”

虽说是有些限制,但终归是给了商鞅足够的施展空间。

商鞅最在意的,或者说最想发扬光大的,便是法家思想。

其中的根本一点,就在于律法的制订和执行。

只要能完成自己的理想,受到一些限制,倒也不算什么。

“你刚才说有两件事。”秦霄又问道:“一件是修订法律,这第二件事,是什么?”

商鞅想了一会,组织了一下语言,试探着问道:“不知主公打算用何种学说治理领地?是法家?儒家?兵家?亦或其它学说?”

战国时代,是一个大争之世。

这个“争”,不仅仅只是七国之间的领土政权之争。

同时,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辉煌时代。

如果说三皇五帝奠定了华夏文明的血脉源头的话。

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则是奠定了华夏文明的“精神”。

作为法家学说的创始者之一,商鞅无疑是希望,自己的法家理念,能够成为一国之根本,并带领国家走向强盛。

问出这个问题,显然是想要说服秦霄重用法家了。

在商鞅看来,秦霄既然看重自己,自然也会对法家有所好感,说服的难度大大降低。

不过……

秦霄带着疑惑,反问道:“为什么一定要用某一家的理念?”

“这……”

商鞅语塞,似乎是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只是下意识地为自己的法家理念争取地位。

“法家,我会用。儒家、兵家、墨家,甚至是杂家、道家,只要有用,我也都会用。”

秦霄很干脆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么说吧,我是个实用主义者,不相信什么理论,我不在乎我领地上奉行的是什么学派的理论,只要有价值,我就会用它。”

商鞅有些难以理解秦霄的话,疑惑道:“若是如此,岂不会产生矛盾?比如两个大臣,一重法家,一重儒家,若是产生冲突,该听谁的?”

“自然是听我的。”

秦霄接过话题,组织了一下语言,很认真地说道:“你所处的时代比较早,或许不能理解。就我所知道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从未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保证国家长盛不衰。也没有任何一种规矩可以一成不变,沿用至天荒地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才是最重要的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从先秦起,长达两千多年,不单单是华夏,放眼全球的历史,也没有哪一种制度可以称得上完美。

时间一久,各种各样的缺点总会冒出来。

如何灵活变通,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事。

而不是拍脑袋想出一个制度,觉得只要用了这个制度,就能保证万世太平的。

秦霄自问并非什么天才,甚至在政治方面并不能说擅长。

但,历史中的教训,却总是值得学习的。

商鞅闻言,沉默了许久,认真地思考着秦霄的话。

来自两千多年后的理念,给了商鞅很大的冲击。

但,能够自成一派,开创出法家法派理论,商鞅无疑是一个顶尖的天才。

只是片刻时间,便从秦霄的话中,领悟到了许多东西。

良久之后,商鞅有些艰难地开口道:“主公所言,鞅未能全部理解。但,鞅愿听从主公的吩咐,还望主公不吝赐教。”

这是将自己拜在了“弟子”的位置上。

商鞅本以为,在公叔痤门下“修行”了这么多年,自己已经有所成就了。

但,秦霄的一席话,却让商鞅看到了更进一步的可能。

他希望能够从秦霄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秦霄忽然感觉有些尴尬,这个逼装得有点大了,不太好圆过去。

“咳咳……”秦霄尴尬地咳嗽几声,开口道:“那什么,你别把我想得太厉害了,这些东西,在我们这年代,人人都能讲好几套理论。”

说着说着,秦霄突然不知道怎么继续说下去,只好转移话题:“不说这个了,这令牌你收好,我现在正式认命你为辅政大臣,官从四品,全权处理领地上的一切民事政务。重要的事情记得留档,每三天送来给我过目。若是紧急的事情,直接派人来找我。”

辅政大臣是秦霄拍脑门想出来的一个官名。

主要是因为现代的不敢用,古代的又弄不太明白。

要说什么丞相,什么大学士之类,秦霄倒是清楚。

但秦霄现在最多只能认命从四品的官员,却是没办法用这种官职,干脆自创一个。

当然,说是让商鞅全权处理,实际上还是会留有余地的。

比如律法的修订这种大事,就必须要秦霄点头,才能通过。

而诸如迁移人口,开垦耕地的规划等等,这些就可以交给商鞅去拍板。

总体来说,把大部分繁杂的政务交给商鞅之后,秦霄就可以轻松不少。

以后,只需把握好大的方向,其它事情都可以放手交给手下人去做。

说明了辅政大臣的职权范围之后,商鞅接过令牌,恭恭敬敬行一礼,朗声道:“鞅,必不负主公信任!”

秦霄查看了一下商鞅的面板,原本83点的忠诚度,一下提升到了88点,距离9只差了2点。

若是提升到9以上,几乎就是愿意为秦霄赴死的程度,也就意味着基本上可以完全信任了。

当然,现在的88点,其实也已经足够。

至少,古代那些实权大臣,对当时的皇帝,绝大多数都达不到88点忠诚度的水平。

秦霄不禁有些庆幸,招揽的这些武将、文臣,都属于比较忠诚的类型。

岳飞自不必说,即便是商鞅,也是颇有些意气用事的性子,一旦对一个人效忠,就恨不得掏心掏肺的那种。

要是招揽来什么霍光、吴三桂这种权臣,能力强是强,但忠诚方面的问题,却是足够让人头痛的。

“我自然是信你的,好好做事便是。”秦霄拍了拍商鞅的肩膀,以示鼓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