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拿着鸡毛当令箭(2 / 2)

汉水楚风 文刀手易 5408 字 2023-05-15

项梁想到了一个最原始的解决办法,那就是血缘。项梁没有听从召平向陈胜方向靠拢的建议,而是掉头朝着泗水郡下相(今江苏宿迁市进发。那里正是楚国项氏家族的聚居地。按照宗族成员之间的亲疏远近、长幼尊卑排序,是在短时期内迅速构建可靠政治统治的最有效的手段。

项梁和项羽来到下相,众多项氏族人纷纷响应加入,这其中就有项梁的兄长项伯,项梁的侄子项声、项庄,以及侄孙项他。项氏的族人迅速填补了军队里担任要职人选的空缺,项梁利用宗族势力彻底掌控了楚军的权力系统。

除了项氏族人,这时还有一位关键性的人物前来投奔。来者是一位年逾七十的老人,他叫范增,居鄛人(今安徽巢湖市,是个隐士。

在很多人看来,范增是个脾气古怪的老头,七十岁的年纪对于古人来说,已经算是高龄,应该是退休在家享清福的时候了。可是这位老先生可不这么想啊,他人老心不老,一心想着要出奇制胜,研究兵法奇谋,琢磨天下大势。他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有志不在年高”,他说,“姜太公都能在八十岁的时候辅佐周王,那我这个七十岁的老头子还有什么理由不奋斗呢?”

创业并非只是年轻人的专利,陈胜吴广起义之后,范增再次点燃了创业的梦想。他在洞察时机,捕捉下一个风口,寻找合适的伙伴。路过范增老家居鄛的起义军队伍鱼龙混杂,然而无论是西楚的陈胜,还是东楚秦嘉,他们都没能进入范增的法眼,直到楚国名将项燕之后项梁的出现。

这个满腹奇谋的老宅男突然决定出山了。年过古稀的范增专程赶来投奔项梁。

范增一见到项梁,就对他倾囊相授:“现在打着楚国大旗的有两股势力,一个是东边的景驹,一个是西边的陈胜。不过在我看来,他们都不是楚国的正朔。你是项燕之后,楚地百姓十分信服。如今陈胜已死,张楚的权力真空,你应该旗帜鲜明地接过大权。当前你首要的敌人不在西边,而在东边;不是秦国的章邯,而是另一支打着楚国旗号的景驹和秦嘉。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楚。你只有彻底整合完楚国的全部力量之后,才有资格带领楚国人民对抗秦军。”

在秦末,打着楚国旗号的势力有两股:一个是以陈胜为代表的张楚,他的势力基本位于江淮地区,包含淮北、沛、陈、汝南、南郡等地,由于它地理位置相对偏西,因此也叫西楚;另一个就是景驹为代表的东楚,势力范围大致在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等地区。而由于召平的原因,项梁和项羽阴差阳错继承了西楚的衣钵,这也是项羽后来号称“西楚霸王”的原因。

项梁谦逊地向范增施礼:“如何打败景驹?请先生不吝赐教。”

范增说:“你想要继续北上就必须通过东海郡,而那里正是东阳宁君的地盘。我跟此人熟识,宁君正是他们中最薄弱的环节,我愿意助您一臂之力,前去策反他。”

项梁十分钦佩范增的远见卓识,立即奉他为座上宾,让范增进入到自己的核心决策圈里来。

当东楚的景驹和秦嘉得知项梁领兵北上,进入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立刻紧张了起来,他们命令东阳宁君前去阻击。而宁君却行迟迟未动,他有着自己的盘算。

自从他与秦嘉一同推举景驹为楚王之后,由于秦嘉的强势,东阳宁君逐渐被排挤出了政治的核心圈。眼看军政大权被秦嘉一人独揽,宁君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只能一直隐忍。现在变数来了,有了新势力的介入,他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

正在这时,有人秘密造访了他。这人见到东阳宁君说道:“陈婴,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宁君大吃一惊,他早已隐姓埋名,居然还有人知道他的老底。他定睛一看,原来是老友范增,这才松下一口气。

范增说道:“当年你与秦嘉共立景驹为楚王,居功至伟,为何如今秦嘉号令天下,而君独守东海郡?”

陈婴无言以对,他那尴尬的表情被范增尽收眼底。

范增继续游说:“现在项梁率军北上勤王,匡复楚国。如果宁君愿助他推翻假楚王景驹,共襄大业的话,项将军愿拜你为上柱国。”

陈婴欣喜万分,他感到受宠若惊。范增转身拿出一个精致的锦盒,郑重其事地交给了陈婴。盒子里装的正是当初召平送给项梁的那枚私刻的上柱国官印。现在范增再次把它拿了出来,同样的配方,还是同样的味道,这招还是那样好使。

陈婴默默想起妈妈当年的话,做冒险的事一定要找其他人挑头。这个项梁乃楚国名将项燕之后,有名气;他只身勇闯会稽郡守府,有胆识!项梁可比那个草莽秦嘉强多了。

陈婴权衡再三,最终接受了范增的邀约。

陈婴一方面派人与项梁秘密接触,另一方面在军队里为倒戈制造舆论。

陈婴对手下的将领们说:“项家世代为将,在楚国威名远扬。现在我们要做大事,领头的非项梁这样的人物不可。我们响应他的号召,一定可以消灭暴秦!”

陈婴的呼吁得到了手下的一致认可。就这样,有着两万兵马的陈婴,归附了只有八千人的项梁。项梁的声势一下子壮大起来,并且兵不血刃地通过了东海郡。

现在,西楚和东楚终于要一决雌雄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