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潜规则之“养寇自重”(1 / 2)

汉水楚风 文刀手易 7723 字 2023-05-15

观海

我如同梦游般地游走在世界的边缘

失去了方向的感觉,仿佛置身大海

我们拥挤在人世间相聚又散开

命运在礁石上开出,朵朵浪花

有意义的生命,过着没有意义的日子

到处是背景的背景还有比水更深的水

吕臣被秦军左右校尉率领的偏师击败,随后退出陈都,进入了芒砀山。就在他安葬完陈胜后,只见一名侍从匆忙来报:“将军,有一伙人千里迢迢专程赶来祭奠陈王。”侍从顿了一下,又小声加了一句,“这帮人个个面部刺青,凶神恶煞一般,感觉不好惹。”

吕臣听了很纳闷:自己的行动一向隐秘,陈王的葬礼也只邀请了少数几个同盟来参加。这些不速之客居然如此消息灵通,看来能力不一般。他们千里迢迢赶来祭奠陈王,到底揣着什么目的?他们是敌,还是友?

带着一堆疑惑,吕臣接见了这伙人。来者果然都是盗匪模样,个个面部都有刺字。他们先拜祭了陈王,表达了对先辈的敬意。接着,他们向吕臣行了参见之礼,态度虽然恭敬,但从他们的表情和举止中,仍然透露出一股不羁之气。整个场面有一种令人不安的氛围,让人无法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领头的一人拱手施礼:“久仰将军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将军大仇得报,足慰陈王在天之灵。”

吕臣很有礼貌地回答道:“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在下黥布!”

来者显然看出了吕臣的犹疑,他指着自己脸上的疤痕继续说道:“我也曾深受秦朝的迫害,今日带了两千人马专程拜谒陈王。只怕惊扰了陈王的在天之灵,其余闲杂人等就在山下恭候。”

来了这么多人!吕臣心里暗暗一惊,只听这位不速之客继续说道:“我此次上山还有一件要事与将军相商,就是想与您结盟一同抗击暴秦。”

敌人的敌人难道就是朋友?这个黥布到底是什么来头?

黥布原名叫英布,九江郡六县(今安徽六安市人,年少时由于犯了法而受到了黥刑。所谓黥刑就是在犯人的脸上刺字作为标记,这个侮辱的记号将伴随他的一生,因此很多人都以此讥笑他为黥布。

英布自尊心极强,但也十分聪明。面对别人的嘲讽,他心里非常在意,却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他想了一个点子巧妙地化解了自己的尴尬。于是英布编了一个故事:“我小的时候曾经有方士给我看相,说我在受到刑罚之后将会称王。如今我脸上被刺了字,当年方士所预言的,应该就是现在这个情况了。”

众人听了英布的话,感到震惊和惊讶。他们停止了嘲笑,并开始对英布刮目相看。英布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感到羞愧和尴尬。相反,他主动撕下了贴在脸上的遮布,展现出自己的疤痕。他开始自称为“黥布”,将自己的软肋转化成了招牌。

后来黥布因为犯了罪被发配到骊山服劳役,参与修建秦始皇陵。这项工程需要数以万计的劳动力,因此被遣送到骊山服役的刑徒多达十万之众。源源不断的苦役犯们从全国各地汇涌而来,其中不乏英雄豪杰和江洋大盗。

黥布与其中一个姓蒲的壮士成为了要好的朋友,人称蒲将军。他们患难与共,以他俩为核心集结了一帮难友。

在秦朝,从事劳役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这些劳役者承受着繁重的劳动量、超长的工作时间以及极其恶劣的工作条件,导致苦役者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十五以上。像黥布这样的劳役者每天不得不搬运数十吨石材,他们日复一日地辛苦劳作。无数的骸骨倒毙在骊山脚下,只是为了那个贪婪的秦王朝奠基。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苦役犯们必须抱团取暖才能继续生存。正因为如此,黥布结交了许多死党,搭建起了自己的人脉网络。

黥布和蒲将军等人不甘心任人宰割,他们开始策划越狱行动。这晚,月高星稀。营地周围的树木在微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这些逃亡者送行。月光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影子,透露出一种阴森的气息。趁着秦军看守疏忽的时刻,黥布和蒲将军等人悄悄溜出营地,当他们靠近守卫岗哨时,如同猫儿一般蹑手蹑脚快速闪过。这群苦役犯穿着破旧的衣衫,手持简陋的武器,他们一头扎进茂密的树林,就像一群向往自由的野兽在逃命。

不久看守发现有人越狱,连夜派兵追击。黥布和蒲将军等人跋涉在险恶的山林之中,虽然劳累了一天,苦役们早已疲惫不堪,但是追兵的马蹄声却一直在耳边响起,让他们不得不加快脚步,一路狂奔。

突然间,前方出现了一道宽阔的大河,水流湍急,汹涌澎湃。这便是渭水,几人不禁停下脚步,心中充满了绝望。

此时,一声急促的马蹄声划破了夜空,秦兵已经追到了距离不远的地方。黥布猛地扭头望向后方,只见一队队骑兵如同黑色的鬼魅一般从山间涌出,向他们扑来。前面有大河阻拦,后面有秦兵追杀,怎么办?

与其被俘被处死,不如跳入大河游过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黥布紧紧地咬住牙关,第一个冒险跳入渭水中。走投无路的苦役犯们紧随其后,纷纷纵身跃入水中。水流湍急,波涛翻滚,渭水仿佛一只无情的巨兽,随时可能将人吞噬。黥布和蒲将军等人猛力划动双臂,不顾身上的伤痛,竭尽全力朝对岸游去。他们随波逐流,顺水而下,像是茫茫黑夜中渺小的火苗,无声地燃烧着,短暂而坚定。

夜色中,不断有人被激流卷走,消失在了黑暗的河水之中。黥布自小在湖边长大,水性不错,他凭借着直觉摸索着努力避开漩涡,在黑暗中与命运奋力搏斗。在近乎绝望之中,他朦朦胧胧地看见对岸似乎有一丝光亮。那是自由的希望,他奋力向光明游了过去。

黥布和蒲将军等几个伙伴死里逃生爬上对岸,已经是精疲力竭。他们回望过去,渭水在黑暗中闪着微弱的波光,像是一条银龙横卧在大地之上,不断吞噬着来自两岸昏黄的灯光。一同出逃的近百人中,只有十几个人渡过了鬼门关。从这一刻起,此岸的他们不再是秦朝的苦役,而是同生共死的兄弟。

这些活下来的人们齐刷刷地跪在地上,对天起誓:“终有一天我们将血债血偿,让对岸的那些秦兵付出最惨痛的代价!”

人生如大河,时而惊涛骇浪,时而风平浪静,但只有勇敢和坚强的人们,才能跨越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走向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历尽了九死一生,黥布、蒲将军和这帮逃难的刑徒,一面躲避着秦军的追捕,一面向东南方向进发。在当时,东南一带是秦朝控制相对薄弱的地区,这一行人辗转来到了鄱阳湖。

鄱阳湖,古称彭蠡泽,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在秦朝,这个地方属于九江郡鄱邑县(今江西鄱阳县的范围,鄱邑的范围不但囊括了今天的赣东北全境,还包括皖南、皖西南的地区。当时,这个地方归鄱邑县令吴芮管辖。

天高皇帝远,黥布来到鄱阳湖如鱼得水,依靠着江河湖泊打起了游击。经过一段时间黥布发现,这个鄱邑县令对待江湖盗匪的态度颇耐人寻味,并不像其他地区秦朝地方官那样对他们赶尽杀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