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传首九边(2 / 2)

之前大明亡国,吴三桂献关满清鞑子,得到了平西王的封号。

再后来,发现朱常渊竟然没死,他甚至连清兵都不相信,自己连夜化妆逃跑,给多尔衮都没打招呼。

这也是满清投降朱常渊却没有献出吴三桂的最大原因。

不过现在倒好,吴三桂竟然被秦林给抓到了。

“秦总兵请示陛下,是就地看管还是押解到北京来?”曹化淳看着朱常渊问道。

朱常渊稍微一思考,嘿嘿而笑,说道:“的,朕才不想见他,让秦林就地格杀,砍了头传首九边吧,从辽东镇开始,一直到西边的甘肃镇!”

很久很久以前,朱常渊还是个小小的把总,在辽东混的无处容身的时候就对着宁远城发下过弘誓大愿,要把吴三桂传首九边。

如今,这个愿望算是实现了。

曹化淳微微一顿,没想到朱常渊下令如此果决,连审问都不用。

“就以,叛国罪论处,齑其三族!”朱常渊又恶狠狠的补了一刀。

曹化淳领旨,然后出去给秦林传口谕。

但是他的心里却像是翻江倒海一样,这都是什么事啊?这个主子平时一点架子都没有,可是你却不能得罪他,得罪他的下场就是吴三桂。

哎,好像不对!

曹化淳仔细回忆,发现越来越摸不懂朱常渊的思路了。

吴三桂是曾经参与谋害过他不错,可是前几天早上上朝时候那个黄道周为何在骂了皇帝之后又能升官又能全身而退,还博得了好名声?

这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

曹化淳想不明白,便不去想,老老实实的走到一处暗室,拿出给秦林打了个电话,告诉秦林朱常渊的原话!

这种小事,是不需要圣旨的!

九边,又称九镇,是弘治年间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

九边设立之后,到朱常渊的泰正元年,已经前后邃延了将近一百五十年,在这一百五十年中,无不饱经战火洗礼,见证了整个大明王朝的兴衰灭亡。

最终,为它画上了句号的还是吴三桂的传首九边。

秦林砍掉了吴三桂的头颅以后,按照朱常渊的旨意,将其头颅从辽东镇传送到蓟州镇、从蓟州镇传送到宣府,而后便是大同、太原、榆林、宁夏、固原和甘肃。

到了甘肃后,头颅已经发臭的不能闻,当地总兵将这个头颅葬到沙漠里,和吴三桂躯干所葬身之处整整有四五千里的路程。

在吴三桂传首九边的同时,朱常渊与孔和正在做着另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军事改革:划分军区。

朱常渊建议,裁撤九边中的六个,只保留其中的甘肃、辽东和宣府三个军事重镇。改名为甘肃军区、辽东军区还有宣府军区。

每个军区设置总兵官一名,其余建制和大明朝时期的军镇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这些边境的军镇除了镇守边疆,还肩负起了开垦土地、开垦荒地的任务。

“甘肃军区驻军十万,防守西北边陲,防止那些蛮夷之人为乱!其军费由朝廷开支,所有军官只理军务,严禁干涉地方政务!”

“辽东军区驻军五万,其军费开支自给自足,防守边陲之外,令需担负东北地区的建设任务!”

朱常渊因地制宜的给不同的军区下达不同的命令。

甘肃那边面临的少数民族不但有蒙古,还有维吾尔族、藏族、回族,关系复杂容易发生战乱。可辽东的鞑子现在已经被朱常渊覆灭,几乎没有太多的军事任务,所以自然而言就让他们肩负起建设和开垦的重任。

“至于京师背面的宣府,由于拱卫京师,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可驻军三万,配备最先进和新式的武器,并配备燃油、机械,并给予两架飞机以作巡航监察之用,随时保卫京师之安全!”

要对付蒙古人其实还是很简单的,不需要做如此多的部署。

朱常渊之所以还在北方保留着三大军区,一方面是威胁蒙古,但是更多的却是把矛头指向了老毛子俄罗斯。

北方的草原狼,换了一个又一个,从东胡到匈奴,从匈奴到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还有满清鞑子,但他们都是狼。

而俄罗斯一旦越过了西伯利亚,形成了对我大中华的威胁,就变成了一头无懈可击的北方狗熊。

狼咬人,尚能断其一腿,而要把狗熊赶走,付出的代价无疑更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