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来了,吴伟业来了,朱常渊并没有第一时间给他们太过分的加官进爵,而是依照崇祯年间的时候,钱谦益仍旧在礼部任事,为礼部左侍郎,吴伟业的官职从南京调到了北京,也从正六品晋级到正五品,在工部任事。
由于明朝的覆亡,李自成进京的时候杀了一批官吏,有一部分官员跟着崇祯皇帝殉国,还有一部分投降了李自成后没脸在新朝任事,所以,大明的官吏现在缺失还是挺严重的。
就拿六部来说吧,前兵部尚书陈新甲跑了之后,到现在为止就一直空缺着,朱常渊也曾三番四次的让薛国观找人填补,无奈都知道兵部是个超级巨坑,没人愿意来。
朱常渊不得已,想到了自己人的身上,他想让孔和从缅甸北部抽调过来,填充到六部中的兵部去,可是如此一来,缅甸就没有了主帅,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难不成要把缅北的所有成果拱手让给沐天波?
“好了,走,陪朕到街上走走!”朱常渊带着曹化淳,从宫里偷偷的出来,到京师各处进行微服私访。
京师的居民和大明的官吏一样,自从发生了李自成进入北京的事情以后,居民就锐减了很多,虽说随着政局的稳定,随着朱常渊江山的稳固已经有很多老百姓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还有那些原本逃亡在外的人也回来,人口得到了一些补充。
可惜,死了的人是不会再回来的,今年一直到开春,京师的人口也只能达到去年的八成左右。
朱常渊深感肩上的担子重,不禁握了握手。
“唉!”街头一位老人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带着八九岁大的孙子坐在一家商铺的屋檐下面,看着川流不息的大街,很是失望的说道:“孙儿,咱们的命不好吧。”
旁边好心人就慌忙问老人家的情况。
老人家道:“孙子得了怪病在乡下治不好,听说京师有一家神奇的医馆就跑了过来,希望能得到治疗,哪里知道我刚来,这医馆就没有了。”
朱常渊也在人群中,得知了老者的状况后,突然想到自己的医馆自从被崇祯皇帝查封以后挪到日月岛,就再也没有搬回来。
应该说这段时间太忙已经把这件事忘记了。
一拍脑门,拉着曹化淳出了人群,说道:“回去吧,到处都是事情,忙都忙不完还逛个毛线的街!”
打电话给日月岛上的医疗部主任刘为民,让他负责将原来的医院搬过来,还让李保和任院长,这样也能方便老百姓看病,也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回到宫里之后,朱常渊知觉的自己的事情多的像头发一样,屡都屡不清。
关键是事情太多,大事也多,而且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自己亲自过问,所以,就显得很累。
“不行,不能这样!”朱常渊摇摇头,拿起笔在纸上将十二个部门一个个的写下来,自言自语的说道:“必须要尽快将所有的人员落实到位,不然的话不出一年老子就会累死!”
老的六部虽然人数不全,可是部门职能仍然在,所以不成为朱常渊的重点关注,唯独一个兵部,他心里也已经有了打算。
关键是新的部门。
教育要跟上、要培养更多的各行各业的人才。
医疗要跟上,不吹牛说大话,最实在的,一旦医疗机构建立完备,最少能拓宽国家的财政收入流水。
电力急不来,可以慢慢的吊着,一点点的弄。
农业自然要跟上,所以化肥也要跟上,所以化工部的开通也就迫在眉睫了。
铁路要成立部门,因为大京九铁路的设计已经完全完成,具备了足够的开工动工条件,必须要有一个大型的部门领导进行,铁路部势在必行。
朱常渊一个个思索,也不等内阁拟定名单了,毕竟让薛国观抓紧时间办事不太现实,这货能不坑自己已经是万事大吉了。
于是,泰正元年二月,新朝廷最大的一次人事变动在朱常渊的授意下开始了。
首先,新六部成立,严宏任农业部尚书兼任电力部尚书,钱谦益任教育部尚书、李保和任医疗部尚书、李信任铁路部尚书、朱常宁任化工部尚书。
老六部中,孔和任兵部尚书,并从缅北回京任职。
各部衙门的其他人员,有吏部在十日内调配完毕,朱常渊又从日月岛上调来自己的二百铁骑骨干,补充到新六部中去,这样一来损失了一队精兵悍将,多了二百能臣官吏。
毕竟这二百人不但个个是万人敌,还都是各方面的专家好手。
新的部门既然成立了,那就开始工作,严宏农业往后放了放,先去组织人跑到锦州去建设火力发电站,而且,根据朱常渊的要求,不但要在锦州建立火力发电站,还要在沿海的至少五个大城边建设火力发电站,
其他的五个已经开始选址勘察。
朱常渊亲自下令:京九铁路所过之处,所有地方官吏及民众统一协助,务必要把铁路建设放在第一位置。
然后,李信便组织人开始了规模浩大的铁路架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