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条件和主观原因导致了滇南发展的不平衡,其中客观条件影响相当大,而中央和省一级对与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情况上投入的严重不足也有很大责任。
从他来滇南之后就一直在调整这方面的政策,但是省政府其他人显然对于自己在这方面的动作不太配合,上行下效,这些现象也就被地市州所效仿,形成了条件越好,发展越快,投入越大。
尤其是像地市州所在的县市区,所获取的资源更多,而偏远县市获得的资源则更少,造成差距越老越大,不仅仅是地市州之间,地市州下边的各县也是如此。
作为省长,万长龄无疑承担着相当大的压力,虽然他也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亲自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后的观感还是让他有些沉重。
如果他只是希望在滇南省长这个位置上平平淡淡的干上一届,只求不出问题,发展上过得去,那么他也不需要太多的操心,但是他很不甘,滇南基础条件虽然差了一些,但是他万长龄不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哪样工作没有难度?正是有难度中央才会把自己搁在这里,而遇到困难就退缩,那自己真还不如就呆在部位里边,图个清闲潇洒了,越是有难度,才越是具有挑战性,也才更有征服困难的。
但他初来乍到,不过是一个孤家寡人,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拿出什么有实际作用的行动是非常困难的。毕竟,上面还有一个省-委-书-记呢压着呢。
这次,江风在古城折腾出这个事情来,却是一个机会。海庆泰这个人虽然对古城市很有掌控力,但是万长龄觉得这个人的思想很僵化,上次万长龄去古城调研的时候,就发现了他的这个问题。当时。万长龄就有调整他的打算,只是限于条件不具备,也只是把这个事情记在了心里。
现在古城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虽然海庆泰自身没有卷入,但是他的三个子女却是全部卷入,海庆泰再留在古城显然不合适了,调整是必然的。
还有古城这次事件的另一个主角,常务副市长段星光,万长龄在调研期间对他的观感不错,后来他出事。万长龄对此也感到非常震惊,也不相信他会干出那样的事情来,只是却无力插手。没想到江风这小子竟然在无意间插入这件案子里,并且还让他把盖子给揭开了。
虽然最终证明了段星光的清白,但是万长龄也知道,段星光再在古城留任也不太合理,他也是被调整的对象。但是。在调整的过程中,却是可以操作一下的,说不定还可以把这个人纳为己用。这对于急于在滇南打开局面的自己来说,无疑是一个有着积极作用的信号。
这么想着,万长龄拨通了滇南省委组织部长林杰的电话。
……
从接到万长龄的电话,林杰就一直在细细琢磨着对方最后的一番话。弦外之音虽然不太明显,但是这一段时间里一直在安排组织部对滇西北几个地市尤其是古城市进行摸底调研,基本情况也大致有了一个了解。万长龄最后那一番话就有些隐有所指了。
万长龄应该对古城事件的情况有所了解了,甚至说比自己了解得清楚,那是通过哪个渠道获知的?纪委,只能是纪委!
林杰心丰一片亮堂。张凌隐得很老靠,自己与她共事也有三四年了。深知这个女同胞做事作风慎密,滴水不漏。不到关键时候绝不露锋芒。
张凌肯定早就把古城事件的前因后果向万长龄做了汇报了,但是万长龄和张凌这边都保持着沉默,那是打算干什么?把这件事情按下去,让时间来冲淡磨平?那万长龄何须最后说那一番话?一个暗示给自己就足够了。
这还真让自己有些费思量了。
林杰这一段时间也就着重在对古城市的班子进行调查了解,古城市委班子因为古城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深层次的,海庆泰虽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都有,但是却识人不明,他三个儿女在古城事件中的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他并非一无所知,但是却希望能够把事情压下来,大事化小事化了,直到省纪委下去调查之后,才决定壮士断腕。
这么想着,林杰走进了万长龄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