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3-12
仪凤三年正月十一日,帝亲临早朝,当庭宣布由中书舍人同中书门下三品裴炎接任中书令一职;晋御史大夫高智周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参知政事;晋刑部尚书武承嗣为御史大夫,其刑部尚书职由吏部侍郎萧明接任,其余诸官皆依律晋补。至此,一场规模浩大的政争算是暂时告了个段落,诸方各有所得,虽谈不上皆大欢喜,可也都能满意了去,朝议就此渐消,只是看似平静的朝局下,暗潮不单不曾消减,反倒更是汹涌了几分,当然了,这一切的一切都处在了高宗的视线之外,大浪淘沙之下,谁能笑到最后却依旧是个谜团。
满意么?还真谈不上,武后权势依旧滔天,而越王李贞的羽翼也已是丰满,朝局三足之势渐成,接下来的路艰难依旧,实在无甚太多可喜之处,当然了,所得也不是没有,成功狙击了武承嗣的上位便是最大的战果,除此之外,萧明能登上刑部尚书的高位也算是个不错的收获,这些倒也就罢了,更为重要的是经此一役,越王一系的人马已是陆续浮出了水面,其再想猫于暗处已是难能,对于李显来说,却是多了许多腾挪转圜的手段与机会,而这,方才是此番博弈的最大之收获,至于高智周的上位么,李显其实一点都不在意,只因唯有李显一人清楚高智周已没多少时日可活了,明年的今日这位高寿八十余的“新”老宰辅就得跟阎王爷喝茶去了,就算他再有能耐,也折腾不出甚浪花来,这正是当初李显会同意狄仁杰所出的驱虎吞狼之策的核心根本之所在。
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满意不满意的,都一回事,李显也没太多的闲工夫去过多地琢磨个中之得失,只因手头上有着不少的急务待办,首先自然是河西军即将远征波斯湾的大事,尽管不是李显亲自领兵,可一来出征的全是李显的嫡系,二来么,李显的肩上如今还担着总揽出征事宜的担子,自是不可能轻松了去,但这并非李显眼下手抓的主要任务,真正令李显劳心劳力的却是农业上的事儿——民以食为天,但凡牵涉到粮食的事情,于朝堂来说,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尤其是去岁大半个北方都遭了灾的情况下,即将开始的农耕事宜自然也就成了朝堂乃至各级官府的头等大事,身为掌总之人,李显自是无法清闲了去,不说别的,光是每日里各州来的本章累起来,都足有一人高下,饶是李显政务熟稔,处理起来也一样是忙得个晕头转向地,实在是没太多的时间去计较前番朝议的得与失。
得与失可以暂时不去计较,可心中的警惕之弦却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尽管每日里忙得个晕头转向,可李显却是不会因之放松了对诸方势力的监视之力度,每日里哪怕再忙,也要抽出数段时间浏览一下“鸣镝”那头送进来的要事简报,这已成了李显的工作常态,今日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今儿个事多,李显一直到了用午膳的时辰,方得闲看了看早前便送到了案头的密信简报,可只看了一眼,神色却是陡然为之一变,一道命令便将庄永这个“鸣镝”的大当家给召进了东宫。
“参见殿下!”
身为“鸣镝”的大管家,庄永每日里的事务自然也是不老少的,可就算是再忙,李显一旦有召,那自是万万不能有丝毫怠慢的,这不,李显午膳尚未用完,庄永已是赶到了东宫书房。
“免了,松州的事确实么?”
这一见庄永已到,李显立马停下了用膳,随手将碗筷往食盘边一搁,无甚废话地便直奔了主题。
“回殿下的话,此事属下初闻亦是骇然,特传令川中分舵详细核实,据反复验证,并无乖谬之处。”
庄永能稳稳地坐在“鸣镝”的第一把交椅上,靠的可是真本事,凭的不单是心细如发,更有着过目不忘之本事,哪怕李显这句问话有些个无头无尾,可庄永却是一听便明白李显究竟在问些甚子,不假思索地便给出了答案。
“此贼如今何在?”
对于庄永的能力与忠心,李显自是信得过,也没再去追问具体的查验过程,而是沉吟着问了一句道。
“禀殿下,属下刚接到线报,午时前此人以由明崇俨陪着进了大明宫,说是娘娘处有召,此时应该尚在宫中。”
庄永心极细,只一听李显的口吻,便已猜知了李显的心意,但却不敢说破,而是紧赶着回答道。
“明崇俨?嘿,还真是甚事都少不了这厮!传令下去,将此二贼都给本宫盯牢了!”
一听此消息,李显的脸色虽淡然依旧,可眼神里却已是有着隐隐的杀机在流转,但并未多言,只是语气平淡地吩咐道。
“诺!”
李显的语气虽平淡,可庄永却是从中听出了无穷的杀意,心神登时为之一凛,却绝不敢多问,紧赶着应了声诺,转身便退出了书房,自去部署相关事宜不提。
“卿家便是明大夫提过多次的葛弓么?”
就在李显交待庄永的同时,大明宫宣政殿中,高坐在龙床上的武后正饶有兴致地审视着葛弓,眼中满是好奇之意。
“微臣正是葛弓。”
面对着权倾天下的武后,位卑的葛弓竟无一丝的畏惧之意,淡然地微笑着,神情自若地应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