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为了孩子们,我要努力(1 / 2)

处理s私文件时出错

在西北有三个王。宗室王赵楷,虽然官拜西北大u西北没有根基,实力最弱。

藩镇汉王李虎,官拜云中路制置大使,实力最为强悍。广阳郡王童贯职官是太师,实职是两河燕山宣抚使,他在西北主掌军事二十多年,根基最为深厚,麾下还有两万胜捷军,实力虽然不能和李虎相抗衡,但足以震慑西北。

童贯到达太原后,西北人曾私下对三个王有个评价,郓王是外来的和尚,李虎是过江强龙,而童贯则是地头蛇。外来的和尚想念好经,必须求助于地头蛇,过江强龙想在西北这湖水里吃饱喝足,必须和地头蛇和平相处,否则必定两败俱伤。

但从目前形势来看,西北人的这个说法被颠覆了,李虎这条过江龙太凶悍了,不管是外来的和尚还是地头蛇,都被他吞进了嘴里。

童师闵非常害怕,他在童贯的羽翼下长大,虽然出身贫寒,只是沾了战死沙场的父亲的光,在机缘巧合之下被童贯收养,自此飞黄腾达,但童贯的身份地位太过显赫,他在众星拱月之下当然受到影响,为人处不可避免地沾上了一些衙内的恶习。衙内和世家子弟还是有本质性区别,像童师闵这种衙内在童贯的庇护下走上仕途,贪赃枉法的事当然干了不少,养尊处优惯了,顺风顺水,突然间面临死亡的威胁,当然非常恐惧。

童贯不能和范仲淹、韩琦这种大世家相比,也无法和蔡京这种新贵世家相比,他是内侍,凭借皇帝的信任成为大宋权臣,换一个皇帝,他狗屁都不是,甚至还有可能成为替罪羊被盖上奸侫的烙印遗臭万年,所以他一直想建功立业,想西征,想北伐,只要成功了,这就是他的功绩,即使他倒台了,后来的皇帝也无法抹杀的他的功绩,而他的家族和后人将因为这个功绩而世代享受荣华富贵。

然而,雄心壮志是一回事,实现理想是另外一回事,有好想法未必能成功,好心也未必能办成好事,尤其在大宋这种制度下,在汴京这个官场上,做什么事都要受到挚肘牵制,即使是皇帝自己都不行,更不要说童贯了,所以他奋斗了二十多年,虽然封了个王,算是如愿以偿,人生也走到了最高峰,但实际上,一无所获,至于功绩,更是寥寥可数。如果换一个皇帝,就目前地形势,想找一个替罪羊,童贯的罪责可以说是罄竹难书啊。

小皇帝在汴京大开杀戒,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童贯耳中。

童贯在汴京的亲信太多了,京畿一带也到处都是他的故吏,至于西北军里,对他感恩戴德地军官就更多了,尤其一些中低级军官,对他非常感激。童贯是西北军统帅,如果有战功,理所当然是他的,这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但童贯要建立自己地势力,要在西北扎根,否则他怎么能如臂指使的指挥西北军?所以他必然要提拔一帮人,压制一帮人,所以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他的奏章就举足轻重,这得罪了相当一部分西北将门。不管童贯对中低级军官不错,基本上能赏的都赏,能提拔的都提拔,因为这些人常年戍守西北,确实不容易,而且大都是行伍出身,被西北将们子弟压得死死的,根本没有出头之日。童贯不遗余力的提拔他们,事实上等于打击西北将门,这也是童贯得罪西北将门地一个重要原因。

小皇帝铲除老皇帝的亲信,这在童贯的意料当中,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必然,没什么可抱怨的。当然了,这对他来说,是个噩耗,他二十多年的努力化作乌有,而且,他和蔡京两人,肯定要为大宋遭受的这场浩劫承担全部责任。老皇帝不可能背负这个责任,所有的罪责都将由老皇帝的亲信大臣来承担,如果小皇帝坐稳了皇位,那么童贯和蔡京都将在国史中登上奸臣名录,从此遗臭万年。

蔡京在努力。他把老皇帝搬到了东南。重建朝廷。以期牢牢控制大宋权柄。童贯也在努力。他把王搬到了大同。以便和老皇帝南北呼应。确保老皇帝把皇统交给郓王。继而保住自己和子孙后代地功名利禄。然而。李虎是汉虏。童贯这么做。无异与虎谋皮。非常危险。事实证明。他做了一件错误地事。

“你为什么会信任李虎?”童师闵看到童贯平静地坐在案几后面。悠闲地摆弄着棋子研究残局。好象没事人一样。实在忍受不了

口问了一句。等一下李虎很可能就要把他们拉出去闵不得挣扎。想知道老爹还有没有挽救地办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