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新的财源(1 / 2)

1979年,1月30日,美国,波士顿。

波士顿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紧邻纽约,是马萨诸塞州的首府,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

清晨,沈冲醒过来,抬手看了看时间,刚过6点半,穿越后一直保持的良好生活习惯,让他生物钟非常稳定,每天都差不多这个时间醒来。

翻身下床,打开窗帘,沈冲看到舅舅赵安平正站在院子里的积雪上打太极拳。

看了一会,没看出什么名堂,只觉得赵安平的动作中正平稳,舒展连贯,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虽然节奏和公园里那些老头老太一样缓慢,但很有韵律,有种难以言表的美感。

“也许他是有真本事的吧。”

沈冲看着赵安平圆转自如的身姿,想起父亲日记里的记载。

赵安平的经历颇为传奇,早年跟随外公练了几年武术,外公去世后,没人管教,当时香港社会治安混乱,他混迹街头,在黑社会里做了几年打手,大事不犯,小事不断,经常弄得遍体鳞伤,沈冲的父母为此头疼不已,但毫无办法,任打任骂,但事后我行我素,非常叛逆。

有一天,赵安平去收账,回家比较晚,途中看到一群人在调戏一个姑娘,他虽然经常打架斗殴,但从不欺负女人,看不顺眼,于是冲过去三拳两脚打跑了那些小混混,由此改变了一生。

被救的是个美国姑娘,对他一见钟情,外国妞热情奔放,对他发起了热烈的追求,女追男,隔层纱,没过多久赵安平就沦陷了,然后跟着姑娘来到了美国,在波士顿一住20多年。

现在他在波士顿唐人街开了个中餐馆,日子过的颇为滋润。

一套太极拳打完,沈冲看到赵安平的头顶冒出腾腾雾气,显示刚才运动量不小。

洗漱了一下,沈冲开门下楼,赵安平家的房子是典型的美式别墅,上下两层,木质结构,空间很大。

“阿冲,这么早就起来啦。”赵安平站在餐桌前看报纸,见到沈冲,放下报纸说道:“怎么不多睡一会?”

“睡不着,习惯了这时候起来。”

“早睡早起,这习惯好,要保持住。”赵安平淳淳叮嘱,丝毫不见几十年前江湖金牌打手的风采,“你看会报纸,我去做早餐。”

沈冲拿过报纸一看,是《波士顿环球报》,世界级的大报,头版是邓公在白宫前的巨幅照片。

1979年1月28日,农历新年,邓公早晨从北京出发,美国时间下午到达华盛顿,第二天,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全世界最关注的新闻,沈冲也不例外,而且他比普通人更了解邓公访美的重要意义,如果要评选影响未来三十年世界发展走向的大事,这件事绝对排名榜首。

所谓大言希声,大象无形,越是重大的事件,普通人越无法立刻从中得到好处,沈冲目前就是这么个尴尬状态,如果他是中方高官,可以从中得到足够用一辈子的政治资源,如果他是美国富豪,可以从中捞取海量的经济利益,可惜他什么都不是……

也就只能打打酱油,看看热闹了。

一边看着报纸,一边和赵安平闲聊,过了一会舅妈简(jane)也起床了。

赵安平夫妇有个女儿,和沈冲同年,波士顿名校云集,她却偏偏跑去了西海岸的ucla上学,美国的假期一般是圣诞节前一周放假,一月下旬开学,她学校里有事情,耽搁了行程,春节没能回来。

小姨一家昨天去纽约观光旅游了,沈冲推辞没去,小姨家的两个小表弟,正是十一二岁猫嫌狗厌的年纪,太吵了,而且姨夫的政治观和他有冲突……

“今天唐人街华人商会要在店里办新年晚宴,我走不开。”早餐时,赵安平问沈冲,“要不我派个伙计,带你出去逛逛?”

“是呀,艾伦。”简也说道:“波士顿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很多非常值得一看的景点。”

受英国殖民的影响,香港人一般都有个英文名,艾伦是沈冲继承的英文名。

“不用了。”沈冲搅拌着咖啡,说道:“我约了两个在哈佛读书的朋友见面,一会自己去就可以了。”

“也好。”赵安平挺高兴,热心的提议道:“阿冲,你港大毕业了就申请来哈佛读硕士吧,学费我出。”

“舅舅,我才大二,还早呢。”

“早点准备嘛,哈佛不好申请的。”

沈冲无语,读毛的书啊,20号港大开学的那天,他毅然决然的办理了退学手续,顶着个曾经在港大读书的幌子方便做事就行了,毕业证无所谓,从来都是雪中送炭的少,锦上添花的多,日后发达了,港大会屁颠屁颠的送上荣誉学位的。

早餐过后,赵安平要去餐馆坐镇,简也有工作,沈冲穿上外套,跟他们一起出门,然后在地铁站附近分道扬镳。

波士顿属于大陆性气候,不过由于濒临大西洋,气候也受海洋的影响,冬季寒冷多风,在雪天尤其如此,这个在香港长大的身体,抗寒能力极弱,从下车到地铁站,不过几百米的路,沈冲就被冻的浑身发抖,鼻涕直流。

波士顿地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地铁系统之一,只有三节车厢,设备比较陈旧,速度不紧不慢,更像是超长的旅游大巴,和后世内地建造的地铁系统风格完全不同,倒让沈冲长了见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