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献策想到的一点是,就算是李过再怎么不愿意,只要高桂英在的话,她就能压制李过,让李过服服帖帖地暂时大局为重,先尊刘宗敏为主,随后再从长计议,以看看怎么样与敌人相作战。
宋献策想到这,他也希望高桂英也能先表示他们是愿意让刘宗敏成为大顺的新皇帝的。
高桂英其实也想到了这一点,高桂英也听说宋献策来劝解的时候,被刘宗敏给软禁起来了,她当然能明白,现在不能硬来,只能是软着来了。
刘宗敏还在等着宋献策和高桂英的回话呢,就算是不回,他也不怕。
而牛金星等则不断地对刘宗敏说:“凡是不顺从他刘宗敏的,应该立即剪除!不管是谁!只有安内才能攘外!”
刘宗敏没读过什么书,智谋等都远远不如李自成等,他是个鲁莽之辈,自然很容易让人摆布了。
此时,李过与刘宗敏有过几次小小的交战,大顺军的将士见到这一点,他们都是失望极了,谁也不想与自己人兵戎相见,这一情况刘宗敏是清楚的,他同样也是不想作战。
就算是牛金星等再怎么劝,他还寄托于和平解决。宋献策和高桂英都表示想要见他,他便同意了,宋献策和高桂英都是表示,他们想要去见李过,要说服李过让李过以尊刘宗敏为主!毕竟这是李自成的遗诏,谁也不能违背。
刘宗敏一听自然是高兴万分了,他便决定让高桂英和宋献策一起到李过那里,以劝说李过。
牛金星一听说此事,他是紧张极了,他与宋献策是好友,且又是高官,要是他劝的话,说不定会适得其反,于是牛金星便让董学礼等来劝说。
劝说自然是没有用的,刘铁匠的脾气是一经决定了,谁也不能让他改变主意。况且刘宗敏见到了李过正召集所有的人马想要与他一决生死,还下了通牒,说他刘宗敏囚禁了高桂英和宋献策。
李过为此还向各大顺军的各位号召他们一同起来对抗刘宗敏。刘宗敏知道他囚禁高桂英和宋献策的话,他的形势是不好的!他可不能再这么做了!别看刘宗敏是粗鲁人士,他还算是粗中有细的。这一点就是牛金星不敢劝,反而让董学礼来劝刘宗敏的原因。
刘宗敏把宋献策和高桂英放了出去,让他们回到李过那里,这也好让大顺军的各位将士表示,他刘宗敏绝对不是囚禁主母和军师的恶人,相反全是李过栽脏嫁祸。如此一来,不对的就将是李过了!
宋献策和高桂英得已回到了李过那里。李过急忙来迎接了,他立即是跪下了:“皇后娘娘受惊!微臣有罪!微臣这就立即起兵前往讨伐逆臣刘宗敏!”
高桂英却是喝止李过:“李过!难道你想让先帝辛苦所创下的基业毁于一旦吗?”
听到了高桂英所说,李过不敢出声了,说:“皇后,微臣知罪!可是现在刘宗敏想篡夺皇位……”
高桂英看着李过,便说:“李过啊,我的好侄儿啊,这一回婶娘要让你受苦了!”
“啊?”李过不解地看着高桂英,不明白高桂英说出这一番话是什么意思。
高桂英在来的时候就已经与宋献策交换过了意见,认为只能是暂时软弱,以让着刘宗敏,然后给诸将说明情况,一致团结对敌才是正途。这样的情况下,就只能让李过受委屈,把本来属于他的皇位让出来给他人了。
当然牛金星可能被满清所收买的这一点,高桂英和宋献策也是担心无比的,他们便把这一切告诉了李过。
李过皱眉,他想了想,说:“好吧!皇后,为了先帝的基业,微臣情愿受此委屈!”
听到李过所说,高桂英来到了他的跟前,把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说:“好侄儿啊!你真是婶娘的好侄儿!你受委屈了!”
李过便说:“婶娘!只要能让我们大顺走上辉煌,能度过难关!不管是什么,我也能去忍受!”李过绝非说说就算的,可以从他的脸上看出了他坚定之色。
高桂英叹气了,说:“过儿啊,在婶娘和先帝的眼中,你才是最佳的继承人啊!只要这一难关过去了!我们一再地忍让是为了能一致抗清,等到驱除鞑子之后,就会恢复你的帝位!”
李过一笑,摇摇头,说:“皇后娘娘,臣不当皇帝不要紧!臣只想我们大顺能繁荣昌盛!以后等到太子爷长大之后,我要扶他为帝!尽心尽力加以辅佐!”
李过所说没有假,因为李过也没有亲儿子,他当然是想他们李氏家族的血脉能得到天下,保住这难得的大顺江山了。
李来亨是李过的义子,李来亨的父母在灾荒之中活活地饿死了,李自成和李过的义军路过时,便收养了李来亨。虽然在义军中是重视义子的,可是怎么说还不是流他们李家的骨血,李过当然还是想要让李自成的亲儿子成为未来的大顺皇帝了。
李过的妻子在以前也是怀过孕,因为长期的戎马生涯,怀上也保不了。据说李过又有一子,因为在战争中送给老乡以抚养了。要是事情不成功,最起码还有个骨血在,如果成功了,待到天下大定之后,再来接回儿子,可是打了这么久的仗,还不知几时会是天下大定呢!
李过又长期地作战,受伤,马上生活,未能安稳,故可能有了毛病,故就算是纳其他的女子也无法诞下一儿半女来。
高桂英轻轻地拍了拍李过的肩膀,说:“过儿啊!婶娘知道你的心!可是皇上和我说过,他真的考虑地要你为嗣君的。刚开始封你为毫侯,却一再没有再怎么加封的原因是想立你为太子!这一风传,想必你也有所耳闻了吧?整个大顺军的将士们都有所耳闻!所以大顺将士人人都愿望你继位,你继位也是名正言顺的!”
李过苦笑了,他之所以出兵与刘宗敏对峙还不是出于这一原因,现在经宋献策和高桂英分析了眼前的形势,联合一致抗清,他也知道只能是如此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