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纳尔逊的海军梦(上)(1 / 2)

清晨,土伦外港的大锚地。

在天色暗淡的晨曦中,海面风急浪高。此时,西班牙与法国的军舰一艘接一艘地从“雷娜-路易莎号”旗舰旁驶过,并扬旗致敬。这艘西班牙王国的主力战列舰(一级战列舰)建造于1789年,它拥有三层甲板,112门火炮,排水量在2千1百吨,属于1786年下水的“皇家卡洛斯号”战列舰的姊妹舰。

此时在“圣马丁号”战列舰后甲板的栏杆旁,站立着身材削瘦、性情暴躁的西班牙地中海舰队司令官费尔南德兹。在这位西班牙海军中将身边的,是身材高大,略带些傲慢不羁神情的法国北非舰队指挥官阿勒芒德。如今,费尔南德兹的身份已是法西联合舰队的总指挥,而阿勒芒德则屈居副司令。

依照兰斯法国与西班牙两国的实际统治者,安德鲁统帅与戈多伊首相之间达成的秘密盟约:等到土伦战役胜利后,法西两国将组建一支包括6千地面部队在内的联合地中海舰队,意在消灭盘踞直布罗陀半岛上的英国地中海舰队残余势力。

由于胡德中将指挥的英国舰队很是不幸的被法国将军的“猥琐战术”封堵于土伦内港,走投无路之下不得不降旗投降,就使得大英帝国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制约地中海与直布罗陀海峡的海上力量。一旦法西舰队收复直布罗陀要塞,就意味着英国将不得不退出称霸近百年的地中海,整个欧洲政治地图将再此随之改变。

与两位海军司令官相距不远处,还有负责地面作战的拿破仑将军。原本他是被迪戈米埃将军指派收复科西嘉岛的师团长,然而这位晋升少将的拿破仑拒绝带领法国-军队在家乡与母族作战,于是他主动请缨,加入到法西联合舰队的行列。

等到天色大亮,停泊在土伦港外的锚地,法西联合舰队的军舰,排成一路纵队,跟随旗舰“雷娜-路易莎号”向直布罗陀海峡驶去。拿破仑伫立在后甲板上,他静静观看着这支庞大的舰队在清新的晨风中编排队形:12艘大型战列舰,25艘巡航(洋)舰,还有20多艘装运地面部队,军需补给以及医疗救援的船只。

在经历法国大革-命自残法国海军之后的第五年,现如今的西班牙海军即便日暮西山,但也比起法国要强大的太多。所见之初,联合舰队的旗舰“雷娜-路易莎号”上帆樯英挺奇拔;后甲板一派生机;极目苍穹又远眺港湾;舱面所有物件:从干舷上一排吊床到绞盘、水泵、水龙、舱口,以至各种各样的军服,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令人赞叹。

此时,远在土伦西南一千海里外,驻留母港直布罗陀半岛(要塞)的英国地中海舰队余部,仅包括一艘二级战列舰,其余为巡航舰在内的7艘战舰,以及少许的非战斗性质辅助船(通讯船、运输船与补给船)。

“7对35!”这绝对属于一场实力悬殊的不公平较量。不过,这也非常适合安德鲁灌输海军指挥官在大洋之上对英作战的基本理念:一旦必须进行正面交战时,务必保持比英国海军拥有5到6倍数量舰船与火炮的压倒性实力。那是在蒸汽铁甲舰出现之前,与英舰交战能够做到1比3的战损就是胜利。

换言之在数天之后,1艘英国舰船将面对5艘法西联合军舰的围攻,而且进攻方的每艘军舰的吨位体积与舰炮数量要远大于英国方面。此外,目前驻防直布罗陀半岛的海港要塞的英国守军仅剩下两千人,上述微弱兵力除了要应对西班牙陆军在半岛北面的攻势,还要提防法西舰队随行的登陆部队的进攻。

……

处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南端的“直布罗陀”,一词源于阿拉伯语,意即“塔里克之山”,本身就是个小半岛。尽管直布罗陀面积很少,但其战略位置却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控制直布罗陀海峡,继而扼守大西洋和地中海交通咽喉。

18世纪初,英国人在西班牙王位争夺战中占领直布罗陀(半岛),并建立了军事要塞。等到七年战争爆发之后,为了监视、限制与打击法国地中海舰队与西班牙海军的军事活动,时任英国海军大臣命令将直布罗陀半岛建造成为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基地母港。为此,英国-军方驱逐了半岛上原有的西班牙居民,从外地大量移民,不少英格兰人、苏格兰人与意大利人也开始迁入直布罗陀。

整个(英属)直布罗陀半岛南北长约4.6公里,东西宽约1.2公里,面积大约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公里。这座小半岛的大部分是陡峭延绵的石灰岩山地,被称为直布罗陀岩峰。而直布罗陀城(军港)位于半岛南端西海岸,那是一片由远古时代的海浪冲积而成的台地。

除了军事战略价值外,整个直布罗陀半岛几乎毫无经济价值。这里既无河流和泉水,也无耕地,军民所需蔬菜、粮食和淡水全靠外部供应。一旦,西班牙人封锁了直布罗陀的北部边境,英国人就连喝水就成了问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