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如此,朱佑樘才召集了大家来。././
而召唤柳乘风,也有朱佑樘的用意,因为瓦刺内讧是柳乘风最先提出来的大胆设想,在柳乘风提出时,不少人或许觉得荒诞,可是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而且十分精准。
那么在瓦刺之事上,几乎所有人都已经默认了柳乘风的话语权,虽说他只是个锦衣卫指挥使佥事。
柳乘风放下了急报,他心里已经明白怎么回事了,不过现在他还需要再琢磨琢磨,趁着这个功夫也可以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陛下……”李东阳终于开口了:“这份急报既是报喜也是报丧,瓦刺内讧对我大明确实有益处,可是不要忘了,宋金时期,蒙古也是内乱,各部之间相互挣扎,而当时的金人却还沾沾自喜,以为只需隔岸观火,借此勒索蒙古各部就可获得极大的收益。可是谁知那铁木真却在内乱之中崛起,一步步吞并其他部族,最后一统蒙古各部,横扫,吞夏灭金,我大明虽非金人这蛮夷之国,却也不得不防,以微臣的意思,大明必须要有举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内部组织严密的蒙古绝不是大明朝所期望的,这比瓦刺内部没有内讧更加严重,至少在此前,这支大明朝近百年的威胁力量还处于一盘散沙状态,若是当真让瓦刺内部出现了压倒性的力量,那瓦刺将会极其可怕,甚至可能会重蹈铁木真的覆辙。
必须干涉。这就是李东阳的意思,现在不是讨论干不干涉的问题,而是应当讨论如何干涉的问题。
谢迁也道:“李公说的不错,朝廷绝不能犹豫不定。”
连刘吉也是点头道:“老臣也是附议李大人的奏陈。”
刘吉这一次出乎意料地没有和李东阳打擂台,事实上,朱佑樘的意思也是如此,他当然知晓这其中的利害。所以召集大家来根本就没有讨论是否干涉的意思,讨论的只是将这祸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刘吉一眼就看出了朱佑樘的心思,这个时候与李东阳打擂台。其实就是和朱佑樘唱反调,这个胆子,他可没有。
朱佑樘颌首点头。目光又落在刘健的身上,道:“刘爱卿怎么看?”
刘健咳嗽一声,慢悠悠地道:“陛下,老臣也以为大明朝绝不能让瓦刺汗庭成事,可是朝廷该如何应对这一次瓦刺内讧呢?唯一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立即出兵,趁着瓦刺内部人心不定的情况,征伐瓦刺……”
“可是……”刘健说到这里,又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不容易,单说出兵,几十万大军枕戈以待,没有数月之功也聚集不起来,除此之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朝廷要调度粮草征调民夫,真要把这些事做完,有了完全的准备,老臣心里头估量至少也要四个月。”
“四个月……”刘吉这时候终于跳了出来,忍不住道:“当年文皇帝征漠北的时候也不过两三个月而已。以我看,两三个月就成了。”
好不容易抓住刘健的错处,刘吉自然不会放过,可是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刘健却是从容一笑,甚至用轻蔑的眼神看了刘吉一眼,才慢吞吞地道:“祐之如今已经起复,怎么连这个道理都不知道?文皇帝在的时候,朝廷屡屡对大漠用兵,边镇一向紧张,所以要调集大军,征召民夫甚至是调度粮草都可在两三个月之内完成,可是现在天下承平日久,说的难听一些,各地官府征召民夫,虽有早有成法可行,可是真正做起来,只怕还生疏得很,老夫说四个月,这还是最好的打算,只怕真正身体力行,四个月未必能够做到完全准备。”
被刘健一阵抢白,让刘吉老脸一红,事实上,这就是刘健和刘吉之间的区别,玩阴谋,刘吉在行,可是说到对真实情况的了解,刘健却要高明得多,正是因为知晓实际情况,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高明的决断。
刘健说的话让朱佑樘不由暗暗点头,刘健说的这个道理,他是深有感触,现在天下确实是承平太久了,几十年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怎么可能做到像是文皇帝时期那样雷厉风行?说白了,现在大明朝的这些官吏根本就没有应对文皇帝时期那种突发情况的能力,让他们埋首案牍可以,让他们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度,却没这么容易。
刘健继续道:“四个月的时间,那瓦刺汗庭只怕早已稳住了局势,而那时候我大明若是出兵,老臣担心的却是另一个情况。”
刘健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让所有人都不禁有些佩服,所有人都没有发出生息,静悄悄地听刘健的分析。
“老臣最担心的是,一旦我大明对他们用兵,反而使瓦刺内部同仇敌忾,最后非但没有借助这一次瓦刺内讧牟利,反而将瓦刺各部团结在了汗庭四周,将他们拧成了一根绳子。因此……”刘健正色道:“陛下原本想要对瓦刺用兵,老臣现在却不以为然,时局已经变了,大明朝此时此刻,绝不能对瓦刺派遣一兵一卒,否则只会便宜了瓦刺汗庭。”
这一番话真是惊醒了梦中人,就在这句话之前,朱佑樘或许还在为如何尽快做好战争准备而烦恼,而现在刘健一席话振聋发聩,却也让他明白此时确实已经不是出兵的最好时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