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钱庄(2 / 2)

家族势力强势的时代里,很多事情都是无可奈何。

等他回到了院内,却是见着尉迟宝林已然是被捆了个结实,被庄户们抬着送去了柴房。

李云泽没再多言此事,招呼杜如晦一起吃饭。

李家庄的菜肴是整个长安城都出了名的。

不仅仅是因为好吃,还因为这里是唯一可以正大光明吃牛肉的地方。

虽说勋贵之家不缺牛肉吃,可总还是要遮掩一二,顾忌舆论只能躲在家里偷偷的吃。

唯有李家庄是真正的光明正大的吃,甚至庄子上还出了不少的牛肉铺子。

许多长安城内的人,都会来到这儿享用一顿牛肉美味。

心事重重的杜如晦,吃饭的时候倒是快意恩仇,下筷子的时候没有丝毫停顿。

华夏人向来都有饭桌上谈事儿的习惯,今天自然也不例外。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稍稍满足了口腹之欲后,杜如晦出言询问自己最为关切的问题‘钱从哪来?’

大唐的财政收入就那么多,各方面的开销却是越来越大。

皇帝要打仗,还是一次打两场。

皇帝掀起宫殿老旧不好看,还要大兴土木建造宫殿。

皇帝觉得铁路好,还想要大规模的修建铁路。

等等等等。

杜如晦也觉得打仗没什么,高昌与吐谷浑找死,必须得打。

皇帝兢兢业业辛苦了这么久,建座宫殿修养开心,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儿。

铁路是个好东西,随着各段工程不断竣工通车,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其带来的巨大好处。

这些事情,他杜如晦都是支持的。

可问题是,办这些事情的钱从哪里来。

身为户部尚书,专门管理大唐钱袋子的杜如晦很清楚,依靠户部那是在做梦。

寻遍整个大唐,或许唯有眼前的奇人能给自己指条明路。

“没钱?”夹着块牛肉的李云泽笑了“那就去借啊。”

没钱怎么办,当然是借钱了。

只不过借钱这种事情,少了还好说,可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借钱,尤其是大唐这种体量的借贷,谁能借的起?

李云泽为杜如晦指点迷途的办法,并非是国债。

国债这东西在宋明能行得通,在大唐却是不行。

宋朝的时候经济发达,民间富裕之家积蓄了大量的财货,而且还缺乏高效的投资渠道。

明朝时候也是差不多,虽然大明朝廷没钱,可民间却是财富极大,多年的海外贸易造成了海量的白银贵金属流入,有着充足的底气进行借贷。

可大唐却不具备这些条件。

大唐的总体财富没那么高,而且大部分的财富都积蓄在了以五姓七望为首的各地世家门阀们的手中。

国债利息低了,门阀们不借。

利息高了,朝廷与皇帝不愿意。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真的弄出了国债来,也卖不出去多少。

李云泽给出的建议是‘建钱庄。’

杜如晦好奇相询“这钱庄是何物?”

“用来借钱的地方。”一脸轻松的李云泽解释道“钱庄面向全天下的大唐百姓,忽悠是请他们把钱都存放在钱庄之中,就等于是将天下财货聚集了起来,钱财自然是有了。”

眼神一亮的杜如晦心花怒放,不过上却适时露出一个丝毫不显急躁的笑脸来“百姓们凭何要将自己的钱财存于钱庄之中?”

“两方面,一个是信誉度担保。这方面自然是皇帝与朝廷一起出面,用皇帝的面子与朝廷的财政收入作为钱庄的担保。”

“还有一个,则是给利息。一贯钱存放在自己家里,一年之后还是一贯钱。可若是存放在钱庄之中,一年之后可额外多得三五十文的利息。换做是你,你存不存?”

大唐百姓算上隐匿的人丁,差不多得有三千万人的数量。

这几年风调雨顺,没有外部边患也没有内里的反王,各家各户的日子都还过的勉强说的过去。

算上富户的话。平均下来一人有着一贯钱以上的储蓄潜力。

哪怕是减半,能筹集到一千五百万贯的财货,也足以支持最近的几件大事了。

满怀欣喜的杜如晦连连点头,端起酒杯准备表示一下,再追问详细的细节。

可外面却是传来了武媚娘焦急的呼唤“师傅,尉迟敬德来了。”

‘啪!’

酒杯被摔在了地上。

不是李云泽摔的,是杜如晦摔的。

黑着脸的杜如晦拍案而起“欺人太甚!尉迟家究竟是要作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