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节 农业资本萌芽(2 / 2)

南阀 狂人阿Q 4633 字 18天前

哀牢山口,是通往滇西南的必经之地,但是施工条件异常艰辛,所以斯特姆带着自己的经营技术团队,亲自镇守在这里攻关。

很快见到了斯特姆,这家伙瘦了很多,但是精神显得很亢奋,胡子拉碴的拉着赵泽勇谈了很长时间,过去斯特姆见到赵泽勇那一副十分抱歉的神情是一点也找不到了。因为斯特姆说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方法,现在不但完全控制住了投资,而且进度也大大加快了,或许他有希望提前完工呢。

斯特姆找到的这个方法叫做承包,将路段一段段的承包给一个个包工队,定下的计划任务,往往不但不滞后,反而有可能提前完工,接着包工头就接下另一个路段任务。过去的时候,斯特姆是工程总指挥,工人是他招来的,管理也是他,工钱那时候是按天算,结果就是工人虽然愿意加班那加班费,但是精神头却完全是另一种,那就是得过且过磨洋工,现在不一样了,那些自己拉来自己老乡一起来打工的人中,出现了一大批的头脑清楚的家伙,偶然的一次斯特姆悬赏攻关某一路段,一个人挺身而出,带领自己的家乡团,成功完成了任务,拿到了不菲的奖金,这让斯特姆看到了新的方式和方法,开始尝试,一试之下非常欣喜,开始大肆采用这种民工头包工模式。

原本拉来同乡共同致富的人,变成了包工头,不但负责承包工程,负责跟上面接洽拿钱,同时也负担起了管理工作,管理权的下落,让工程进度大增。而且在发现通过承包可以发财之后,包工头们的精神更足了,回乡更积极的招募工人,带到工地上来。以商谈竞标的金额,拿下一段段工程后,包工头们的注意就放到了进度上,此时不用斯特姆监督,他们也会加班加点的劳作,目的是为了尽快干完活尽快拿到钱,尽快的接到下一个工程,继续挣钱的程序。

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大,但是有怨言的并不多,首先这些人都是以同乡,亲戚,或者好友的纽带联系起来的,包工头对大家还是不错的,给的钱也不少,努力工作的结果是比过去拿的更多,于是也愿意跟包工头拧成一股绳,一起使劲。

哀牢山口以南地区,其实也在修铁路,为了最快的完成覆盖全滇的铁路网,在赵泽勇大肆撒钱下,斯特姆是八面开工,不计较成本,只考虑时间。

最南边的铁路是从景洪修起的,现在也几乎到了哀牢山,可以说完成这个对接,那么从昆明到大西南的干线就将修通了,也就完成一大半,剩下的工程就主要集中在大理等滇西地区了。

过了哀牢山沿着铁路线行驶,普洱、思茅,最后又经过了两天的行进,到了思茅。

思茅这里是铁路线的终端,在往南就快到缅甸了。

“小心,有情况,我去看看去!”

在思茅大街上,突然胡全提醒众人道,只见一群群人群情激奋,纠结在一起,手里拿着武器,有,有长矛,但是更多的是锄头。

人群里还有人在做宣传做动员。

“大家听着,这次非跟缅佬拼了,我们辛辛苦苦开出来的地,凭什么就给他们拿去了,你们答不答应(群众呼声:不答应!),但是他们有英国人撑腰,那洋鬼子我们官府也不敢惹,就只能靠我们自己了,抢回地,跟他娘干,谁敢抢就干谁,不管是洋鬼子还是什么鬼子,你们有没有胆子···”

胡全很快就回来了,情况也打听清楚了。

由于云南推行的杂交稻种,让云南地区的百姓种植效率比周边地区高了很多。很快就有一批人有了些积蓄,不用在给地主打工,捆死在别人的土地上。于是他们选择开荒,购买农具辛苦劳作,但是滇南这边的土地很快就给开发一空,其中很多地主即便不种也将土地买下来圈着,觉得地价大有增长的可能。

穷人们开完了所剩不多的荒地后,就开始把步子迈向更南边的缅甸。这里是边地,这边的百姓跟那边的百姓区别不大,尽管现代后有了点国别意识,但是窜边情况还是很正常的,谁家在国外没几个亲戚啊。对此云南政府是管不了,那边英国人也懒得管,就任这种边民来回过境视若无睹了。

早期一批人在缅甸开荒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不管是农业经验,还是农业技术,还有种子上都完爆缅甸边民,他们的生产于是让当地一些土人格外眼红。于是冲突发生了,土人以中国人开的田地在他们的领地上为由,将其没收。英国人也是完全站在土人一边,一来要靠着土人来稳定统治,而来他们也眼红中国人的收益,看到中国人在自己的殖民地上挣钱,就不高兴,乐的土人收拾中国人。

结果一些失去了辛辛苦苦开荒得来的田地的百姓不满了,找官府没结果后,他们决定自己联合起来保护自己的权力。现在一个最大的,拥有将近三千亩地,雇佣中国和缅甸农民两百多人的大地主开始组织大家拿起武器,去国外收拾土人去。

械斗,这种情况,在西南这样的山地多,民族复杂的地区很常见,在国内他们都经常械斗,争水,争地,争女人,现在被国外的土人惹了,没必要忍让,跨国去械斗,没准还能扬威异域呢。

但是这种情况,赵泽勇怎么能任由其发展下去呢,于是派人请来了械斗发起人,一个白族小伙子,叫做马保中,找他来谈谈,看怎么能稳妥的解决此事。

结果马保中一番谈话,赵泽勇比马保中反应更激烈了,土人不识好歹也就罢了,还有英国佬也太欺人太甚了,他们不但派出小股部队攻击,遣散中国在缅农民,还开枪打死了两人,打上了十好几个人,真是岂有此理。

长在红旗下的赵泽勇可没有畏惧洋人的习惯,反而是在跟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屡屡占据上风。所以非常不满这时代英帝国的做派。随便打死中国人啊,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毛病不能惯,必须给他们一个教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