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章 献帝反击(2 / 2)

重生孙策 QQ名峰起云 6184 字 1个月前

那孙伯符与其义弟周公瑾亲领前军渡江·准备突袭攻打广陵。江南军其他的大将与军师郭嘉则率领中军十万人,会在随后渡江接应。

如今金陵城中只有不到一万人马的守卫·领兵的主将也不过是两个都尉。一个叫潘璋,一个叫魏延。两人都是不过二十来岁的青年将领·又能有什么大本事。此时正是咱们行动良机啊!”

“啊!”献帝的脸上突然涌起一片潮红,但心中却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下意识的问道:“果真如此?这,这孙策怎会如此放心大胆的离去!这会不会是一个针对咱们的陷阱?”

听到皇上的担心,董承的心中越发得意的笑道:“皇上放心,这是臣下吩咐了数名最为精干的密探,多方查探分析后才得出的结论,必然不会有诈。

而且咱们还有许将军的支持。他探听来的消息,经过验证也与臣得到的消息一致。故尔此事决不会有假,皇上只管放心,下令行动就是!”

太仆韩融也是一脸的信心满满的上前道:“皇上,要说那孙伯符自以为武艺强横,与当年在长安时的李、郭二贼何其相似,这些将领皆是行事刚愎自用之辈。

他们这些武夫,根本不曾将我们这些文臣放在眼里。再说他新定之律法,大汉臣子身为文臣官员者,不得掌军,更无调兵之权。

他此次将手下的兵马全都调走,必然会认为咱们手中无兵,不敢亦不能做出什么大事来!”

不等韩融说完,激动的董承马上接道:“太仆言之有理,那孙伯符定是如此想法。可他偏偏漏了一点,没有他的兵,却是更方便了咱们的行事。

哈哈,皇上,这些年来你带着臣下们卧薪尝胆,千里回转。苦苦支撑之下,终于守得云开日重现啊!皇上重掌天下大权,就在今日了!我皇万岁·万万岁!”

来到殿中的众位臣子,都跟着董承这个国舅一起向皇帝拜了下去,山呼万岁起来。

被董承越来越激动的一番话语,说的仿佛大汉中兴已经来到,献帝也猝然从皇位上立起。为了等待反击的这一天,献帝已经付出了太多,等太久。

而这一天终于来到,又怎么能不让人激动万分呢。

“好,好!朕知道诸位与朕相伴多年,皆是忠心仁孝之人。只要朕拿回了我大汉的皇权,诸位就都是我大汉朝的中兴名臣,朕定然不会薄待诸位。

待事成之后,朕要下令为诸位建千古流芳碑。将诸位的名字都刻在碑上,让大汉的百姓们在千古之后,都要世世代代都牢记着诸位的大名,敬仰你们,纪念你们!”

压抑了许久的献帝越发的激动起来,一时间声震殿顶。董承急忙低声阻止道:“皇上大事尚未成功,为防机密泄漏,还宜轻声!慎重,慎重啊!”

正慷慨激昂的献帝猛然止住自己的演讲,一口气险些呛在了喉咙里。顿时引起一阵激烈的咳嗽声:“咳咳咳,对,对要慎重!如此就按之前的计划行事!”

太尉杨彪同样一脸的郑重,这才上前道:“皇上,夺权事大,不宜迟缓还请下旨吧!”

在面对即将重新回到手中的权力之时,早已心如止水的献帝再也装不出镇定的情绪来。有些磕巴的应道:“对,对嗯嗯,朕这就下旨,这就下旨!召天下忠诚之将士,进京勤王!”

皇位之前宽大的御案之上,崭新的圣旨与代表着皇帝的玺印,都整齐的排放在那里。献帝离开自己的座椅,上前大一步,正好立在御案之前。

手脚微微有些颤抖的亲自铺平了一张黄绫提笔就开始写下自己心中酝酿了几年的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汉镇东将军、兖州牧曹操。大汉冀州牧袁绍,本因眦睚小事数年相争不休。今特旨调停两军休战,双方务必罢兵言和。

旨意到日加封曹操镇国公,大将军。封袁绍为辅国公,大司马,即日进京勤王!入京之日,两位再有封赏!钦此!”

写完圣旨,献帝就开始用上自己的各个相关玺印。本来这些都是掌玺太监的任务,只是事关重大,此时献帝却是不辞辛苦的,亲力亲为起来。

在董承等人的计划里,只要将曹操与袁绍这实力相近的两军,同时调入京中。加上掌握在手中的一点力量,皇上就能采取中庸之道,掌握真正的大权。

谁若是想挑事,忠于皇上的人马,就会联合另一方消灭并收编他们。

而江南军就算再强,有袁绍与曹操联合,自然也就能克制住了。

何况只要皇帝重新掌了权,自然可以将江南军先前做出的不合理的律法废除。到时天下又在皇上的手中,立即在江南征兵百万,他孙策不过区区十万人马,还能翻上天去不成。

为了防止再次出现上次在洛阳城外,只来了孙策一家的乌龙。董承早已派出了数路精干的使者与正在交战中的曹操、袁绍双方进行过多次的接触、磋商,终于议定了合作的条款。

早已被战争拖的精疲力竭,都想要休战的袁曹双方,正好有个停战的台阶可下。加上对孙策独掌朝廷的不满意,双方不约而同的同意了董承的提议,休战,带兵进京。

当然他们的条件中自然不会少了对江南军资源的瓜分。反正只要是孙策如今拥有的,他们每人都要分上三分。不论是权力,粮食,物资,军械,还是人口等等。

至于孙策会不会同意,那就由不得他了。反正袁曹双方会全力以赴,到时加上皇帝三方至少有二十万的精锐兵马,掌握了京城,掌握了朝廷。就不信孙策还能说出个不字来。

而且董承生怕联系的实力不够,更是派出了数路密使。许以重金与巨量的粮草,联系了羌胡与鲜卑等各族胡骑共三万人马,令其暗中潜来了金陵。如今已经到了江北,潜伏在隐蔽之处。

只要有了多方势力的相互制约,就是皇上权力重建的最好契机。等皇上重新有了权力,在全大汉范围内调集些金银,铁器交给胡人,那根本不算什么难事。

至于胡人最渴望的粮草嘛,那算什么。江南军在各地成千上万的库房里,那可是堆满了如山般的存粮。更何况每年两季丰收的粮食,如今根本吃不了,有许多都用来喂养牲畜了。

这么多剩余的粮食放在库房里霉烂掉,给那些胡人百万,千万斛的又有什么大不了。

对急于翻身做主人的董承等人来说,拿江南军的东西去招来援兵,再用于对付江南军。这绝对是一步妙-到豪巅的好棋,不论是提出此议的董承还是在商议之中的众位大臣,都是如此想法。

看到献帝写完了圣旨,晾干墨汁之后。最是亲信的董承也上前,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同样材质的黄绫封套。将圣旨卷起,小心翼翼的装入其中。

这薄薄的几份圣旨,就是整个大汉再次中兴的希望。亦是献帝忍辱负重重掌大权的希望,更是他们这些大汉最后的忠义臣子的希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