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郭嘉(1 / 2)

重生孙策 QQ名峰起云 4170 字 1个月前

第八十七章郭嘉

傍晚时分,众军安营在阳翟城外。

阳翟,原名禹州(今河南禹州市)禹州就是因为大禹初封于此,故称“大禹之州”。

后因夏王朝创立并建都于此,又称“夏都”或“华夏第一都。”禹在夏都执政八年,号令全国实行统一的历法,俗称“夏历”,也叫“农历”。

阳翟之名源于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称狄人)入据栎地,因其地在中岳嵩山之阳,改称阳翟(音狄)。

孙策带着众将进入了这个历史久远的城市,反正没什么事,就当出来旅游了。

想后世只是为了看一眼古城墙,全世界有太多的人都是不远千里万里,不惜代价的想各种办法去接近它们。只为了想要亲手触摸它们的厚重,因为它们每一块城砖,每一层夯土所承载的就是历史的年轮。

但在眼前城墙却是入目皆是。这可是真正的古代城市,真正的城墙。虽然已经不稀奇,孙策还是仔细的看了又看。让众将也以为自家的主公有些不正常,只差上来拉他离开了。

如果不是他们穿着的都是扬州军将领的盔甲,那城门上的一班守卫的郡兵,非以为他们是奸细抓去拷问一番不可。即使如此,那些兵的眼神也已经有些不对,再看下去,只怕那领队的都尉就要带人上来,重新查验一番他们的腰牌是不是假冒的。

走在这原汁原味的古代城市里,孙策依旧是左顾右盼看个不停。似乎是在寻找什么东西。

阳翟城虽然古老,可终究只是一个小城,放在现代的城市里,也就是一点巴掌大的地方。那怕一个小镇也要比它大上一些。

自从豫州治所定在安城后,阳翟就再没有什么发展。三里见方的城墙始终没有扩建过,加上当初的黄巾之乱,及一年前董卓派李傕等人出关东,虏略各地,至颍川、陈留而归。城中的人口至少减少了一大半。

本城中的原有的三万人口,急降到今天的不足一万,这使这个看起来不大的城市也显得分外的萧条起来。只看路边的店家也因为生意清淡,懒洋洋的没了精神!

~~~~~~~~~

三个月前的阳翟城,在城北的一条小街上,路边有一家新开张不久的小酒馆。酒馆门外飘扬的幌子上写着扬州酒馆四个字。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经营扬州菜的小酒馆。

因为周围没有几家同行,生意倒是不错。眼下酒馆里十来张客桌上,也都坐上了客人。

酒家的掌柜长得倒是一脸福相,白白胖胖笑不拢口的,正忙着招呼着客人。只是看到哪个跑堂的跑慢了,却是马上会甩过去一记狠狠的眼刀。

几个年青强壮的跑堂,马上好象被电击过一般,浑身一抖。叫菜、上菜的脚步跑的更加卖力起来。掌柜的脸色又会恢复在一团和气的样子,不过看来他对伙计们很是有威慑力。

十来桌的客人,都是普通的周围居民,看着没什么特别。

只有临窗的一桌上,坐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年青人。如果说,一般的年青帅哥是玉树临风,他就只能说是玉竹临风了。而且看他的打扮,一般的小酒馆是迎不到这样身份的人物光临的。

太过纤瘦的身体,让人感觉的明显有些营养不良,脸色有些微的青白。

但是他的衣着却是不俗。一身略显大了一些的素白的斜襟袍服,用料十分的华贵。头上系着整齐皮弁冠。他长得清瘦俊朗,又有一双清澈深邃的眼睛。

掌柜的经商多年,是个明眼人。一眼就知道这个年青的公子,定然是个有钱或者有权的人,普通人家绝对穿不起那样的衣裳。

所以虽然他从下午申时初刻就走入了酒馆,并一直坐在那里,一壶接一壶的喝酒,不过点的几样下酒菜用得却是不多。

这让老板不由得暗暗有些可惜的感觉:“这年青人的酒量真是不错。这一个多时辰下来,都喝下了近十壶玉粮春。(所谓的玉粮春,实际上就是用小米酿出的一种低度的浊酒。)

要是他多吃些菜,今天我岂不是能小小的发上一笔!这样的‘大客户’平时可是极少能遇到的,普通的人最多也就一人一壶酒就到头了!谁也舍不得如此痛饮的,这些读了很多书的文士,还是有很多豪爽之人的!”

~~~~~~~~~

历史上的郭嘉21岁的时候,在朋友田丰等人的鼓动下,投奔到袁绍帐下。袁绍当时刚刚入主冀州,被称为“天下英雄”。他对郭嘉等人极为敬重,厚礼待之。

但数十日一过,郭嘉便看出袁绍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郭嘉毅然离袁绍而去。郭嘉是在袁绍最风光的时候离开他的,这非但要有极大的勇气,更要有超常的眼光。

这之后,郭嘉一直赋闲了六年。直到196年,即献帝建安元年,才被荀彧推荐给了曹操。

眼下没有什么收入的郭嘉,本就是出身寒门的士子。却是自信而清高,喜欢无拘无束,交友非常挑剔,只与心目中的仁人志士来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