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旗骑兵冲出吊桥以后,楚军的大炮都停止了射击,等待同伴完成装弹,面对分散冲锋的骑兵,一门两门大炮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只有齐射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汪克凡结合后世的经验,亲自指导制定了楚军炮兵的齐射战术,多门火炮一起开火,打击同一个目标。第一道拒马枪就是事先设定的目标位置,以拒马枪中段为参照物,在第一次试射的时候就进行了测算和编号,当清军进入目标位置后,所有火炮瞄准编号目标射击,大幅简化了火力管制程序。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楚军的大炮才能在几分钟之内调整目标,而且打得这么准!
这种炮击方式不进行传统的试射,每门火炮的第一发炮弹就是有效射击。
汪克凡虽然没有当过炮兵,但基本的理论还是知道的,对于火炮来说,第一波炮击的威力最大,楚军炮兵取消了试射,就能够保证火力打击的突然性,取得最大的战果。如此一来,会降低单门火炮的准确度,却恰好避免了弹着点过于集中的问题,因为各门火炮不同的误差,在目标周围形成弹幕的整体覆盖!
按照汪克凡的命令,楚军炮兵在齐射前采用五秒倒数计时,所以炮声几乎是同一时间响起,整个炮兵阵地立刻被白色的浓烟笼罩,看不到这轮齐射的战果。
但是,其他位置的明军却看得很清楚,近万官兵一起发出了欢呼!
第一道拒马枪就是参照物。十几颗炮弹都朝这个方向飞来,四百多名八旗骑兵正被挡在拒马枪的前面。立刻被炮弹砸得血肉横飞,人仰马翻。
弹幕!
实心炮弹和开花弹不同,无法形成真正的弹幕效果,但是楚军的炮弹由于误差变得分散,竟然硬生生打成了一道弹幕!
这就是齐射的威力,哪怕是不能爆炸的实心弹,十几颗炮弹只要连成一片,杀伤力也异常惊人!
清军的骑兵敢于向炮兵阵地发起冲锋。就是仗着战马灵活机动,几百名骑兵分散开,大炮打来也伤不了几个人,但是十几颗炮弹一起飞来,他们突然发现躲无可躲。
“嘭!”
一匹战马被三磅炮的炮弹正面击中,强健的马胸突然向内塌陷,炮弹撕破马身从腹部侧面钻了出去。战马的身体随之裂成了几半,碎骨血肉冲天而起,马背上的八旗兵被弹得高高飞起。
那颗炮弹余势未消,又击中了另一个八旗骑兵,把他的半截身子直接砸断,向后倒在马背上。但他的两腿还踩在马镫里,看上去像一个诡异的布娃娃。
这个时候,被弹飞的那个八旗兵才落在地上,嘴里不断冒出鲜血,想要呼救却发不出声音。他的胸口要害赫然插着一截战马的断骨,眼看活不长了。
实心炮弹不会爆炸。所以没有杀伤半径这种概念,但正因为炮弹不会爆炸,动能就可以保持很长距离,落地后仍会再次弹起,造成第二次和第三次杀伤。十几颗炮弹在清军阵营里犁出了十几道血肉胡同,落地之后的弹射变向令八旗兵防不胜防,死伤惨重。
那阿礼哈超哈章京经验丰富,看到明军十几门大炮一起开火,在第一次时间就跳下了战马,蹲在地上躲过了这场炮击。
但是部下惨重的伤亡,却让他又惊又怒,心疼得几乎吐血。
在辽东打了二十多年的仗,他对大炮非常熟悉,早年经常被明军用大炮轰,后来经常用大炮轰明军,攻防经验很丰富,确信骑兵冲锋是破解大炮的有力手段,所以才会带着几百名阿礼哈超哈兵直冲明军的炮兵阵地。
冲锋中可能碰到的情况他都想到了,被明军的步兵拦截,被明军的骑兵拦截,被明军的弓箭手和火铳兵拦截……,各种情况他都有对策,就是没想到会遭到明军大炮的迎头痛击!
明军是怎么做到的?!
打了半辈子的仗,从来没见过把大炮当鸟铳用的,竟然在近距离打出排枪齐射的效果,这完全超过了阿礼哈超哈章京的经验。
就算最擅长使用大炮的天佑兵和天助兵,也没有这个本事!
“南蛮的军中有高人!”阿礼哈超哈章京可以肯定,明军炮兵的基本功很一般,比起天佑兵和天助兵明显差了一大截,他们能把大炮的威力发挥到这种程度,肯定是采用了一种先进的战术!
清军因此损失惨重。
阿礼哈超哈章京大眼一扫,死伤的士兵和战马应该在七八十人左右,也就是说,四百多名阿礼哈超哈兵折损了两成,在一般情况下,出现这种战损比后必须停止冲锋,比避免更大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