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第三个,就是那种世俗的快乐、世俗的荣耀,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它是无常败坏。就是说你去享受快乐,你会有一种不安全感、不安稳性。那么这种不安稳性,就破坏了你的快乐。
所以结论:“切莫把五欲尘劳枉自迷。”其实我们追求感受,你最好有一个观念:就是世间的快乐感受,你都要付出代价,都要代价。娑婆世界的快乐,没有一个不需要付出代价。
你看那个天台智者大师说,这个快乐啊:“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一切无乐时。”荣耀的快乐的感受要出现,你必须要“求”,这个是娑婆世界最大的问题。一旦要追求,问题就来了。你看极乐世界的快乐,你不要求,自然皆生快乐。凡是要追求的快乐,就有问题了。
第一个过程很辛苦。因为你想快乐,别人也想快乐,那大家就各凭本事,就竞争了,所以你一开始追求,是有辛苦和压力的。第二个,得到以后,你高枕无忧吗?也未必!因为“得时多怖畏”。你有这种不安全感。第三个,“失时怀忧恼。”凡是求来的东西一定会失掉。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你的,
所以最后失掉的时候,你就很痛苦了。一个人本来就没有,也就没事,你得到以后再失去,那这个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说,你不管是追求过程、享受过程跟失去的过程,你都付出了辛苦、怖畏、忧恼的代价。所以这种感受的追求是带有过失的。
那么这个就是对快乐的追求,一个色身,一个感受。我们慢慢先种下一个这样的观照。
(三)观心无常
我们看第三,观心无常。
这个心可不是真如的清净心,真如清净心是没有相。这个心是带有相状的心,带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心,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妄想,它是有一种相状在攀缘。
好,我们把它念一遍。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饶你会思量,终归罔象;过未无踪,现在原长往;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
好,这个地方,我们先谈谈妄想的来源。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我们也是一念的妄动,真如不守自性以后,一念的攀缘纷纭的扰动,才形成了所谓的一种虚妄的想象。也就是说我们心中本来没有相状,那么一念妄动以后,就有相状了。
有这个相状,本来也没事,但是你想去主宰这个相状,这个问题就来了。我们有一种追求成功的相状,追求富贵的相状,追求美好的相状,人生本来是应该有相状来引导,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呢?你想主宰它,你没有一种随缘的心态,你想要去主宰这个相状,轮回的力量就启动了,所以我们现在不是把相状去掉,而是把那个主宰性去掉。
怎么观呢?看蕅益大师的说法。
“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这个相状是由外境的刺激而来,你把这个前尘的外境拿掉,你心中的相状就没有。也就是说这个相状,离开外境没有自体。佛法讲有自体跟没有自体,它的意思就是说,自在跟不自在这个相状。《楞严经》的意思就是说,这个相状是外境刺激你,你才有的。这个相状你千万不要主宰它,因为你说了不算,它受业力的主导。凡是外境给你的相状,你最好是随缘一点。如果这个相状是你自己如理思惟产生的愿力,比方说,我要求生净土,我对极乐世界产生一种愿景,这也是一种相状,这个你可以主导。你的心,自己透过如理思惟,智慧观照产生的相状,这个跟业力没有关系,这个你可以去主宰它,可以去要求,去追求。
我们今天所要破的就是外境的刺激给你的相状。因为它离彼前尘相,你这个相状的分别功能就消失了,离尘无体。也就是说这个相状你是很被动的,当外境有你才有,当外境消失你就没有了。所以它深深受外力的主导,不是你说了算,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饶你会思量,终归罔象”,这个一般人,尤其是中年人很喜欢打妄想,我们总是觉得打妄想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好。你看我们事情还没有结果出来,我们就不断打妄想,希望这个结果照我们的妄想走,结果是“终归罔象”。事情的结果,它有它的个人的业力,跟众生的业力,它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这个妄想是白打了。所以你打妄想是没有意义的,你只有增加你的颠倒执着而已。就是说事情会变好,它就会变好;事情会变坏,它就会变坏,跟你的妄想毫无关系。
“过未无踪,现在原长往。”这个妄想过去了,它觅之了不可得,未来的也不可得,现在的妄想也不断地生灭。所以这个过去妄想、现在妄想、未来妄想,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通通是不可得。
所以,我们结论:“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唯识学有一个观念叫唯识无义,只要是外境给你的妄想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心中的想象力有两块:只要是外境刺激你的,这个妄想对你来说一点帮助都没有。人家赞美你,你产生一个高兴的想象,毫无意义;人家刺激你,你产生一种瞋恚的相状,也毫无意义。
有意义的相状,我们到了下一堂课,对净土的皈依,对名号功德的皈依,我们怎么去想象名号的功德,想象净土的庄严,这个就非常好了。这个相状你要好好地运用,因为这个相状它有增上的力量。
但是凡是外境给你的相状,你千万不要碰。不是让你不要打妄想,而是你不要去主宰它。知道有妄想来,知道它走就好,知道就好。你一主宰它,你的人生就很复杂了。本来是一个释放的业力,你一主宰,你的妄想,又牵动其他的业力,这个就会产生一种相续的业力了。
所以,我们再强调一点:修行不是要你不打妄想,而是你不要去主宰你的妄想,把它放掉,它自己会消失掉,放掉你的妄想就可以了,所以,“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你不要用那种剎那剎那生灭的妄想去主宰它,你一主宰,就创造轮回力量了,这人生问题就复杂了。
好,这是第一个,放弃心中妄想的主宰!
(四)观法无我
第二个,对法的主宰。前面讲内心,这个是对外境,心以外的境的主宰。就是心中以外的外境人事因缘的主宰也要放弃。
好,我们来看看这个偈颂。
藏性周圆,循业随心法法全;和合因缘舛,戏论须排遣;外道枉纠缠,盲无慧眼;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燄;切莫把十界依他作本然。
那么外境是怎么来的呢?藏性周圆,蕅益大师也是会归到一念的清净心。我们清净心本来就圆满具足,其实不需要妄想,我们就可以活得很好,不需要主宰,就可以活得很好。因为这些外境都是业力跟妄想的结合,才有各式各样的外境出现。
这个外境到底它是和合或者因缘,都是错谬的戏论。这个和合指的是外道和合的思想;这个因缘指的是小乘的因缘观。这个和合跟因缘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外道对于这个外境的产生、和合,它偏重在常见。就是人死了还是人,猪死了还是猪,一种自性执;小乘的因缘观是缘生缘灭,它落入一种断灭见,人死如灯灭,这种断灭的思想。所以不管外道的和合观、小乘的因缘观,这些都应该要放弃。
我们对一切法正确地观察,是妙有真空,真空妙有。这个是“觅我同阳燄”,一切法是缘起而性空,性空缘起的,不能去主宰。所以,我们不要把十法界的业力所变现的这种差别的人事因缘,想要去主宰。福报特别大的人,往往会犯这种主宰的毛病。福报大的人善业力特别强,他可能主宰自己的妄想,他也可能主宰外境的人事。为什么呢?因为福报大的人,他有自在力。
他想买一个东西,我想买一个电视机,电视机就出现了;他要买一个房子,房子就出现了。那么他长时间在受用一切万法的时候,他有自在力,他就产生错觉,他以为自己能够去主宰外境,他不知道这个外境之所以有自在力,是因为他的善业还在,是善业力来主宰,他不知道。等到福报享尽的时候,他就完了!不是你能够主宰外境,那是因为你有善业力,那是业力在主宰,你还有资粮。你资粮用完的时候,你看看你还可以主宰吗?所以外境是不能主宰的。
这个不能主宰,我们解释一下。
小乘法可以主宰,跟大乘法不能主宰是有差别。小乘法的主宰是完全放弃,我们前面说过那是一种断灭式的放弃;大乘佛法的主宰意思就是说,你不要去主宰它的结果,但是你的过程你必须要尽力。我觉得忏公师父讲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的观念,就是什么叫做放弃主宰而没有放弃责任呢?他讲一句话,叫做“随缘而尽分,尽分而随缘”这句话。大乘的中道思想,结果随缘。
你说,我栽培一个小孩子,我不想主宰他,因为你也主宰不了,他要变好变坏不是你说了算,但是你必须要尽分,你身为家长你得尽分,该说的说,该教的教,但是他以后会变什么结果,随缘!结果随缘,过程尽分。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放弃主宰,但是不能放弃责任跟义务。
丙三、结示
好,我们把这个讲义做一个总结。
请看讲义的第十二面。
这个解脱道,就是必须要在我们临终之前,培养一种觉悟观照的力量,让我们万一堕入到颠倒妄想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自觉的力量,让你从妄想里面自己解脱出来,这是第二念的正念。
我们看总结。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我们前面说过,我们对娑婆世界的爱取有两块:一个快乐的爱取,一个主宰性的爱取,那么这两个,一言以蔽之,都可以用生灭无常来对治。就是你不管对快乐的感受或者对人事的主宰,都是无常败坏的生灭法,你必须放弃了生灭法,你才能够追求不生不灭的寂静安稳的快乐。就像《楞严经》说的,你不放弃水泡,你就得不了大海。
《楞严经》的意思,它对生灭法是这样看,它的意思就是“假借”。佛陀跟阿难尊者说,你要想一想一件事,这个光明非常好,光明是跟太阳借来的,当太阳走的时候,它会带走光明;这个动态虽然好,是跟风借来的,风停止了,树上的动态就没有了。佛陀跟阿难尊者说,你要观察一下你的内心世界,哪些是借来的?哪些不是借来的?这个很重要!你最好早点知道。
就是说你心中有很多相状,到底哪些相状是你可以依靠的,是你可以主导的;哪些相状是你不能主导的,它是一种地雷,你不能主宰的。凡是这个相状你是借来的,你最好少碰。你心中出一个我相或者人相,或者众生相、寿者相,这个相状是借来的,你就要小心了!第一个你就得还;第二个它充满了过失。所以你必须要把你的心中稍微过滤一下,哪些相状是借来的,哪些相状是你在修行过程当中,透过佛陀的教导如理思惟,产生一种清净的功德相,这个不是借来的,它不会因为死亡到来而破坏,这是没有过失的。
比方说,念阿弥陀佛的佛号,它也是一种相状,它音声也是一种相状,这个就不是借来的,这跟外境没有关系,是你自己自念自听,你透过你的如理思惟,皈依所创造的相状,这个相状可以依靠,可以主宰,可以贪爱。我们凡夫的心不可能无所住,但是请你注意一下,你住在这个相状可靠不可靠。凡是借来的相状都不可靠,第一个,踩到地雷,触动生死业力;第二个,它随时会被破坏。
所以,《楞严经》上说,在阿难尊者到最后的时候,他要阿难尊者检查一下内心世界,哪些是地雷?哪些是宝藏?凡是向外境借来的相状,通通是地雷,随缘就好;凡是透过佛法如理思惟产生的相状,宝藏!要好好努力地去追求,把心安住在这个相状绝对没错,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大乘佛法是有所追求有所放弃,放弃借来的相状,追求我们真实的功德相状,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今天先上到这里。今天的解脱道有没有问题?那么追求真实的相状这一块,我们到了第三堂课——大乘的菩提道的时候我们再来谈。
我们昨天跟今天都讲破障,破除生死业力,破除颠倒妄想,关于今天破除心中所借来的相状的执取有没有问题?这个第二念的正念,大家听得懂。培养第二念的正念这个很重要!就是人可以一时糊涂,但是你不能相续地糊涂;一时糊涂可以理解,但是你相续地糊涂你就没救了。你对这种糊涂,一直坚持坚固地执着下去,那你就走上了轮回的道路。
为什么有些人只是一时的糊涂呢?因为他有善根。你必须在妄想中先培养一种觉悟的力量。也就是说,妄想我们太熟悉了,我们真的一时赶它不出去,因为时间太短。所以临终的正念有两种:一种是祖师的正念。他根本没有颠倒妄想,他一路走来就是万里晴空,一轮明月,他天空里面乌云都没有,这种临终的正念可遇不可求;我们凡夫的正念,更多的都是先堕入妄想,然后再出现光明。
但是你永远要知道,有光明就不可能有黑暗,真妄不两立!一个人觉悟以后,妄想不能障碍你。妄想为什么障碍你?因为你没有觉悟。妄想只会欺骗那种执着愚痴的人。一个人一旦觉悟了,妄想它就没办法欺骗你。觉悟叫——知妄即离,离妄即觉。所以不要小看,我们栽培的正念是如此的短,但是你不要忘了,光明的出现,可能只有一剎那,黑暗可能有三千年,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你不要以为说,妄想打了生生世世,我修止观只修了两个小时,关键是你这个止观是真实的功德,这个妄想是妄心攀缘妄境产生的一种虚妄的相状、虚妄的东西,它不管多久,它永远是虚妄。黑暗经过一千年,它不可能变光明,它还是黑暗,你怕什么呢?要紧的是你要保持觉悟,所以,即便你刚开始堕入妄想颠倒,你也不怕!你只要曾经有这样的一种善根,你曾经修行过,你只要忆念你的善根,它一启动,妄想就消失掉了,这个叫第二念的正念。我们必须培养一种反转的力量。
好,请说。
问:师父慈悲!阿弥陀佛!请教师父,就是刚刚关于打妄想这个部分,如果说像我们一般在工作中,有的人的职务是属于比较开创性、比较研发性,要做些新的东西;有的人是属于比较例行性的工作,那以随缘尽分来讲,例行性的工作是很容易做得到,但是如果说今天你的工作就是要去想一些新的东西,做一些新的东西,然后在这个娑婆世界可能也是在一种竞争的环境中,那我们要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去适应呢?
答:好的,好的,请坐。因为你是属于动脑筋的,有些人是劳心的,有些是劳力的。那么一般劳心的人,打妄想打得多了,我们讲过妄想本身不是障碍,但是你不能要去主宰它,不能执着它。也就是说,你尽心尽力去做,但是你不能对任何的结果产生执着。就是你创造一个东西出来,你尽力了就好了,但是你不要想说,这个创意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这个不是你说了算,这牵涉到你的福报力了。
一个人的成功,你认为是努力而来的,你认为呢?努力的人多了去了,是吧?努力只是一种助缘,一种机缘。其实你有多大福报,你就有多大福报。这样讲好了,你今生的结果,几乎是过去业力的释放,你今生的努力其实是在来生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会产生错觉,因为我很努力工作,所以我成功了。努力的人多了去了,说实在成功是少数,因为你有这个机缘,这个机会就是福报力了。所以,成败得失,真的可遇不可求,就是你个人的福德因缘。我们不要以为说,我稍微努力一点,我就更成功。努力只会改变过程,不能改变结果。
那佛陀为什么要我们把结果认命放弃呢?要你尽分就是过程,至少你的心,你今天努力了,你没有破坏你的心性,在心性上你是圆满的。外境是你的业力跟你家庭的业力,以及众生的共业,这个很复杂的。我们的意思是说,你不要去主宰结果,但是作为一个人,你的职位,你尽你最大的努力就好,你能够做的就是过程。我们必须把所有的努力结果放在来生。因为今生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业力,今生能够改变有限,非常有限,当然它会有微细的改变,但大方向格局已定。今天你会得果报,大概是哪一个族群的业力成熟了,它已经开始释放了,你很难产生大方向改变——只要你得果报。
那么我们的努力呢?其实佛法的人生观是我们为了来生而活。你看经典,你会明白佛陀有这个意思。佛教的人生观,它不是为了今生而活,它是为了开创来生而活,所以它的因果观是隔代受报,过去的业招感。“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佛教的因果是很圆满的,它是跟我们的思考模式不一样。说,这个人造了这么多善业,今生这么多的痛苦,这个世间有因果吗?不是这个意思。不是你今生造业今生就得果报,它要成熟,它要有一段时间让它成熟。你今年吃的稻米,是去年种的吧?它要成熟嘛。哪有人今生造业马上表现出来呢?那就不需要阿赖耶识了。今生的结果,是前生的业力的释放。
所以,你不要试图去改变今生,要把目标放在来生。佛法的意思是放弃今生,追求来生。你不放弃今生,你一定会牺牲来生。如果你把精神放在今生的话,你试试看,你一定牺牲来生,你把来生搞砸了。因为你不放弃今生,你对今生过度地执着,你死亡的时候一定起颠倒,因为你的今生的心力用得太多,死亡破坏的时候你会受不了。你付出太多了,今生的水泡你花了越多时间,它破灭的时候,你越痛苦,对你的临终正念非常不利。所以,你如果太执着今生,你一定会牺牲来生,一定会的!反正今生跟来生你必须做出选择,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即便是人天乘,我们不要讲那么高的解脱乘、菩提道。人天乘,他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他都把重点放来生。你看那个藏传佛教的增上生,他也是为来生而活,他还没讲到了生脱死,往生净土,没那么高的境界,他就是追求来生增上,他都必须把精神体力放到来生,没有例外。即便人天乘都必须要放弃今生,今生随缘就好,
这个是人天乘的安乐道;出世间的解脱道,大乘的菩提道的共法,放弃今生是共同原则,共识。当然放弃不是说叫你什么都不管,是放弃它的结果,而不是要你放弃过程。诸位好好体会一下。
好,我们今天先上到这儿。
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