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天津决战(2)(1 / 2)

大明政客 风中的失落 3549 字 1个月前

鉴于沧州血战的重大损失,苏天成觉得,是不是能够通过劝降的方式,尽量的减少厮杀,说实话江宁营与明军的厮杀,属于典型的内斗,杀来杀去消耗的是自身的实力,大量的钱财都投入到战斗和厮杀之中去了,若是将这些钱财投入到民生方面,不知道可以做多少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想法有些天真,不管什么时候,改朝换代都是最大的事情,战斗是无法避免的,老百姓肯定是最为遭殃的,如同苏天成这样,在征伐的过程之中,时刻不忘记维护百姓的利益,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恐怕也正是因为苏天成这等的做法,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也得到了不少读书人的称赞,这才令这一次改朝换代的战争,没有遭致太多的非议。

肩负重任的依旧是柳敬亭和阎应元。

两人曾经在南京和凤阳顺利完成了任务,有着一定的经验了,这一次让两人出去再次的执行任务,众望所归。

当然两人的方向不一样,柳敬亭前往天津,阎应元前往辽东。

柳敬亭到天津不用做出来过多的解释,任务非常的明确,但阎应元到辽东,情况有些复杂,苏天成一直都关注辽东的局势,就是在明军与后金鞑子联合作战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辽东,多尔衮擅自撤离之后,诸多的消息逐渐传来了,后金鞑子恢复了本性,一路的烧杀劫掠,给正准备好好过春节的老百姓沉重的打击,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是猝不及防,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到处都是家破人亡,钱财和粮食被洗劫一空,处于这样的情况之下,辽东的局面马上就变得紧张起来了。

苏天成的判断是,一旦天津失陷了。朱由检肯定会孤注一掷,调动辽东边军,进驻京城周边,与江宁营厮杀,这就等于是放弃了辽东,后金鞑子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机遇,皇太极是什么人。怎么会不占取如此巨大的便宜。

阎应元前往辽东,任务是多方面的,最为重要的责任,就是告诫辽东边军,一定要坚守辽东,不能够让后金鞑子占领了整个的辽东。那样对于北直隶、经常、陕西、山西等地,都会构成巨大的威胁,毕竟后金鞑子的战斗力是顽强的,就算是江宁营今后能够彻底的剿灭后金鞑子,但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拿下关宁锦防线,对于江宁营来说。也是天大的任务。

对于辽东巡抚史可法的认识,苏天成还是正面的居多,按照历史上的评价,史可法有不少的缺点,关键是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和幼稚,但毕竟称赞的居多,而且史可法也算是大明朝廷的一员名将了,对于史可法这样的人。能够争取的情况之下,尽量的争取,万一不能够争取过来,今后就是击败了史可法,也不必取人性命。

但苏天成这样做,有一个底线,那就是史可法必须要明白辽东的重要性。绝不能够丢失了辽东,至少要保住从大凌河城开始的关宁锦防线,若是史可法不顾后金鞑子的威胁,将辽东边军全部调到京城。对抗江宁营,那不管出于什么方面考虑,苏天成都不会饶了史可法。

苏天成做出来的这个决定,得到了洪承畴等人的支持。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说,江宁营诸多的将士,还是想着能够痛痛快快的厮杀,毕竟依靠着他们的力量,拿下天津,进军京城,最终拿下京城,颠覆大明朝廷,这是能够载入史册的功劳,也是一辈子都能够炫耀的功劳。要说如今的江宁营,就有着这些方面的资历了,参与过剿灭流寇的夔州之战的将士,身份明显不同。

江宁营大军行军的速度是很快的,仅仅一天的时间过去,大军已经过了青县,沿路不可能有什么抵抗了,斥候侦查的非常的仔细,就连道路两边的小树林都不会放过,不过什么都没有发现,大同边军撤的非常的干净,一个人都没有留下,也没有斥候侦查情况。

两天之后,大军抵达静海。

按照事先的布置,大军在这里驻扎下来了。

孙传庭从大沽口赶赴了静海。

苏天成亲自扶起来了跪下磕头的孙传庭。

孙传庭带领三万将士,能够在大沽口坚持,也算是不简单了,毕竟驻扎在天津的有二十余万的明军,若是这些大军悉数压过来,孙传庭根本不可能抵抗,不过江宁营战船的厉害,明军也是清楚的,那些战船上的火炮,能够炸沉巨大的战舰,军士的血肉之躯,是不可能抵挡的,当然战船的厉害,能够保证孙传庭带领大军撤到战船上面去,却不能够保证孙传庭守住大沽口。

不要小看孙传庭守住了大沽口,这里是天津的咽喉,海路交通被江宁营遏制了,给天津造成的麻烦是不小的,至少在供给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了,居住在天津的百姓,就更加的遭殃了,临近春节的时候,一些居民的家里,已经开始缺少食盐了,要知道以前的食盐,都是通过京港大运河以及海路运过来的,如今这两条通道,悉数被江宁营占领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