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廷议(1 / 2)

大明政客 风中的失落 3930 字 1个月前

正月十六,大朝的日子。

紧赶慢赶,苏天成一行,正月十五到达了厩,住进了官驿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喘气,立刻得到了通知,正月十六卯时参加大朝。

大朝在太和殿举行,每年也就是那么几次,厩七品以上的官员,悉数都要参加的,人数多了,太和殿里面,当然是站不下的,文武官员,按照各自的级别,在鸿胪寺官员的引领之下,站在大殿的外面。

这样的滋味可不好受,正月十六,正是严冬季节,北京的气温本来就低,站在大殿的外面,没有一副好身体,还真的有懈不住。

可见这当官,虽然说威风,但也要遭受一些折磨的,也难怪官吏都有着不一般的承受能力。

朱由检心血来潮,居然要唐世济等人,带着紫金梁等人,到太和殿来献俘。

自崇祯四年西澳大捷以来,朝廷面对流寇,屡屡围剿不利,流寇的声势,越来越大,后金也是蠢蠢欲动,攻占了新修建的大凌城之后,愈发显得嚣张了,两相夹击,朱由检显得疲惫不堪了。

看着银子如同水一般的流出去,各地都是叫苦连天的,包括南方诸省,什么遭遇了灾荒,什么恳请免去多少的田赋,还不是看着府库的银子有些多了,就想着自家的小金库了。

征伐和赈灾,花费了大量的银子,可效果依旧不是很好,朱由检也知道。有些官吏,看见银子了。什么都不顾了,也不怕掉脑袋了,上下串通,贪墨银子。可这些问题,没有暴露出来,他也没有办法。

春节的时候,出现了英山大捷,苏天成带领江宁县巡检司、南京骁骑营和安庆卫的军士。凭借着不足五千的军士,居然歼灭了紫金梁率领的一万一千多的流寇,活捉了紫金梁,这是巨大的胜利,可以最大限度的鼓舞军心士气。

要知道,紫金梁是三十六营流寇的组织者,流寇最大的首领啊。

接到了奏折之后。朱由检兴奋的几乎一夜未睡,如此的大捷,当然要大张旗鼓的宣扬。

苏天成等人半夜起身,跟随者唐世济、张泰宁,来到了紫禁城外。

他们一行是特殊的待遇,从官驿出发。就有京营的军士,严密守护,一千人看护着紫金梁,以及紫金梁的五十多个兄弟,沿路也是五步一岗。三步一哨,估计苍蝇都飞不进去。

来到紫禁城外。众多的大臣都在等候,他们却可以跟随内阁大臣,进入到紫禁城里面,在建极殿外面候着。

终于到了卯时三刻,苏天成感觉到,自己都要被冻僵了,凌晨是最冷的时候了,偏偏他还要老老实实的站着等候。

熊子健等人,心情不同了,能够来到这紫禁城,见到皇上,他们早忘记了寒冷了。

苏天成没有那么大的兴趣,见不见皇上,都是一样,今后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鸿胪寺的官员过来了,带着众人,朝着太和殿的方向走去。

看护紫金梁等人的护卫,早就换成了锦衣卫了。

就算是立功了,可按照品秩,苏天成依旧是站在太和殿的外面,隔着老远,至于说渠清泽等人,站到了最后面去了。

伴随着太监高呼皇上驾到,所有人都跪下了,跟着前面的官员,三拜九叩,其实连朱由检的人毛都没有看见。

半个时辰之后,内阁首辅周延儒走到了大殿的门口。

“皇上有旨,英山大捷,令南晶部尚书、直浙总督、参赞军务唐世济,南京守备勋臣张泰宁,江宁县知县苏天成,江宁县主薄渠清泽,江宁县巡检司巡检孙元坤、副巡检刘实亮、罗昌,有功将士熊子健、刘铁汉、邓辉献俘。”

马上有鸿胪寺的官员,带着众人,朝着太和殿走去。

锦衣卫押解紫金梁等人,跟在后面。

当然了,俘虏也是讲资格的,紫金梁才有资格进入太和殿,其余的都是看押在大殿的外面,等候处置。

苏天成再次见到了朱由检。

他有些不敢相信的是,朱由检居然将英山县一战,定为大捷。这在他看来,根本不算什么的,紫金梁不过是遭遇了诸多的挫折,走投无路之下,想着劫掠英山县城,被自己算准了,所以遭遇大败的,和那些两军对垒的搏杀,不是一个档次的。

奏折是由唐世济宣读的,这不关苏天成什么事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