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改革上(1 / 2)

大顺,汉京。

政事堂上,戚之悌头戴乌纱,身穿正二品的锦鸡补子朝服,更显得神采飞扬,相比起担任左从政(相当于第一副宰相)的时候的低调,此时他的身上多了一股意气风发。显然,登上了帝国权力的巅峰,这个刚满五旬的男人绝不会只愿意成为一个过渡性的人物,而是决定要做出能让自己留名青史的大事来。

“胡大人!早大人!沈大人!”戚之悌矜持的向堂上其余三人点了点头,胡克勤和早国权是作为内阁的成员,而沈宏茂虽然还没有进入政事堂,但他所执掌的户部可以说戚之悌今天要做出决定的重点,所以他也有资格参加这次会议。

“在下受陛下信任,以国政相托,其中朝中才能胜过在下的实在是大有人在,蒙陛下错爱,实在是惭愧无地!”戚之悌首先谦虚了几句,随即语意一转:“不过既然身在其位,就一定要有一翻作为,绝不可尸位素餐,误了国事,戚某才识浅薄,还请三位大人一定不要嫌在下愚钝,一定要多加提点!”说到这里,戚之悌站起身来,向面前三人深深的一揖。

“不敢!”胡、早、沈三人赶忙起身还礼。

“为政之道,首在理财!如今大顺并非无兵、亦非乏人,但财源匮乏,军饷不足这的确是实情。本官以为,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应该先整顿财税,让中央财用充足,再处置他事,方能顺遂!三位大人以为如何?”

“戚相公所言甚是!”资格最老的胡克勤首先表态赞同,作为前任财相的他其实也是最有发言权的:“我朝立国之初,太宗皇帝便定下规矩,须得轻徭薄赋,以养民力,这立意本来是好的。可是这两百多年来,生口繁衍,耗用增长,财用却是越来越不足。现在朝中收入不过田税、关税、盐茶酒诸税,所有的诸般折合加起来每年不过关平银五千余万,转运到中枢的还不足此数,可是每年养兵的就要近一千多万两,其他的器械、弹药还不算在内,稍微出点事情就要借债度日,可是借债总是要还的,这般下去如何得了?”

“正是!”早国权也接口道:“这次倭人入寇琉球,不就是因为钱的问题,才搞的拖延不决,结果被英人插手,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才让倭人钻了空子,丢了藩国。要知道打起仗来,可是兵贵神速,快一日便占了一日的便宜,敌人可不会乖乖站着等着你筹兵筹饷好了再动手的,岂有要动手了才开始找钱的道理!”说到这里,早国权还是恨恨不已,他自从从军以来,素来胜多败少,像这次那样吃了个哑巴亏的还是头遭,偏生还是因为没钱这种原因,这让他如何不恼火。

看到内阁的两个同僚都赞同自己的看法,戚之悌满意的点了点头,向沈宏茂问道:“沈大人,你是户部的堂官,以为如何呢?”

沈宏茂恭声答道:“下官也以为我朝财政应当改,而且应该首先从以下几点改起!”

“哦!想不到沈大人刚刚上任胸中就已经有了展布,好好,说来与我和胡、早两位大人听听!”戚之悌笑道。

“展布不敢说,只是这些年来有些为官的体会罢了,尤其是这次随胡大人去上海发行国债之事,更是深有体会,有些规矩不改不行了!”沈宏茂沉声道:“首先,要将朝廷属下的制铁所、机器局、纺织厂、通商局尽数卖掉,这些工厂每年要花去朝廷数百万两银子的补贴,效率十分低下,成了主管官员的钱袋子,还不如将其尽数卖掉,一来可以节约将来朝廷的银子,二来还可以收入一笔来。”

“尽数卖掉?”戚之悌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来:“这些可是几朝大臣辛苦的结果呀,你一下子都卖掉了,怎么行?再说如果你都卖掉了,如果朝廷一旦要用兵打仗,修桥铺路,哪里来的船、器械、军装呢?”

“用钱向民间企业采购便是!”沈宏茂胸有成竹的答道:“朝廷可以预先发出法令,如果发生战争,可以向民间企业征用所需的船只,只要事后付钱补偿即可,所有的民间企业也必须优先生产朝廷所需的订货。这样一来不就成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