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来守军也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用粘了桐油的火箭射击。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钢井阑里面的人早有准备,当射进去几支火箭后,里面的人就把那个四方口变小了些。方形口一变小,那射进平台的箭支就立即变少。由开始的近二分之一变得最多十分之一了。碰巧飞进去的火箭也很快就被里面的人踩灭了。
守军从下午开始一直奋力到了晚上,直到实在无法看见平台上的方形孔才罢手。面对守军开始的疯狂,平台里的弓箭手一度还真的很难进行反击,他们就只是在那里躲避着,同时顺便接受一些免费箭支。
第二天上午,守军继续接着昨天地方式再坚持了近二个时辰。又倾泻了一万多支箭。但再也无法保持以往地射击密度了。连续射箭的弓箭兵疲劳不说,主要是守军地弓箭不容许他们如此长时间而大规模的浪费。
守军的威力一降,零零星星射上来的箭支对钢井阑里躲藏的士兵杀伤力就几乎可以不计了。也就轮到钢井阑里的弓箭兵发威了。
这时候一名躲在平台里的军官大声吼声:“第一轮射击准备!”
二部钢井阑里士兵立即紧张而快速地行动起来,每台钢井阑里面有二十个士兵站了起来,靠钢板上的方形孔站立着,眼睛通过方形孔斜看着下面。其他士兵则还是蹲在里面待命。
将官又大声命令道:“瞄准——!射!”
每台二十名射手动作纯熟地从各个方孔里一瞬间射出了四百支利箭。
听在众人耳朵里的只是一片密密麻麻分不清的“嗖!嗖!嗖!……”声。没有喘上几口气休息的守军随声倒了一大片:近五十人立即被夺出了性命,另外一百多人则在地面惨叫着翻滚。最惨的是那些眼睛、面部等被多箭射中而没有立即死掉的人,他们叫的最凶,滚的幅度最大。
二个平台也就四十个射手同时射击,怎么可能一下射出了四百支箭呢?原来他们使用的是诸葛亮发明的连环弩。在守军射击的时候。他们早就把准备好了的弩握在了手休息和等待,听到命令后只是把弩的前端伸出方形口一点点。稍微瞄准一下就扣了一下板机,射出的自然是一片箭雨。
面对钢井阑的曹军一下惊呆了,虽然就这么一轮射击就把城墙打开了一个十几步长的缺口,但他们都是失魂落魄地看着,没有任何行动去填补空缺。
这时钢井阑那个指挥射击的军官又开始发令了:“第二轮射击准备!”
刚才蹲着的士兵立即站了起来,而刚才射击的士兵则马上让开了自己的位置,他们蹲下来开始快速为弩上箭。
命令又在平台里响起:“瞄准——!射!”
又是四百支箭瞬间射出。因为四十支弩是同时射出的箭,加上面对钢井阑的城墙几乎毫无死角,所以那些守军就算身体灵活反应敏捷也躲无可躲——到处都是铺天盖地的箭雨,能躲哪里?——更何况大部分人都是惊呆了呢。
又有一批守军倒了下来,而许多在第一轮中受伤未死的这次大部分都死了,他们终于解脱了痛苦的煎熬。
远处的守军开始苏醒,军官们命令士兵从冒死从两头朝这里冲过来,而有的军官见还让士兵驱赶一些老百姓过去。在平时一般城楼处是很少安排老百姓在那里战斗的,因为城门大多时候都是敌人进攻的重点地带,让老百姓守那里守军实在不放心,就算有老百姓在那里也只是搬一搬守城的物质,抬送伤员和尸体。
看到下面守军的弓箭兵几乎死伤殆尽,钢井阑里的军官没有让平台里的弓箭兵继续使用连环弩,而是让他们轮流用普通的弓箭无差别地射击。这样一来,虽然守军的死伤人数少了许多,但射击的距离要远,射中后死伤的概率更大,而且这些经过了精心挑选的弓箭兵是三人一组一个个地对守军点名,三支箭同时瞄准一人发射,被射击者常常非死即伤,只要是军官几乎露头就杀。
南城门几乎成了益州兵随意施为的地方。
毫无还手之力的守军士气越发低落了,被督战队的军官们驱赶过来的士兵都是举着厚重的盾牌战战兢兢向前迈步,倒是那些抬运尸体的老百姓都是昂首挺胸的,因为到现在为止老百姓还没有一个被益州兵射死的,弓箭都是有意地避开他们。
单方面的屠杀一直维持了二天,由老百姓从城墙上运下去的尸体已经达到五百具之多,此外还有比这个数字多一倍的伤员。这里一天到晚十二个时辰里每时每刻都有凄惨的哭声,特别是深夜那哭嚎声更是全城可闻。
第152回
《猫捉老鼠刘嘉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