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理上来看,王审知之前对淮南的态度应该是比较亲近的,至少王审知并没有与淮南交恶的打算。
刁彦能从江西打探到的消息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点,王审知并没有加入马殷组建的那个反对淮南的联盟,而是直接拒绝了马殷的使者。
从这些迹象来看,流言中张知远是因为太过倨傲无礼才被王审知所杀,这一点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所以高勖的态度明显是不主张因为这件事就与福建交恶,既然之前那个使者没有好好履行他应有的职责,那么就换一个合适的使者,向王审知表明之前张知远所为只是他自己的私下所为,与淮南无关,更不应该因为此人而坏了淮南与福建的交情。
想必王审知见到淮南的举动后自然会明白何种选择对对他最为有利。
殷文圭更是表示,当初选择张知远出使乃是他一力推荐的,如今张知远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他也应该负起主要责任。
所以他主动提出愿意充当使者,再次出使福州,以弥补自己的过错。
听了两人的话,杨渥有些哭笑不得。
张知远固然有错在先,但他毕竟是淮南派去的使者,被王审知给杀了后,难道淮南不仅不报复回去,反而派人去跟王审知说,“那个张知远肆意妄为,你们把他杀了这一点做得很好”吗?
“看来这些读儒家经典读多了的人,脑子还是不可避免的被儒家的那一套给洗礼了。这高勖和殷文圭还是比较重视实务的人,他们尚且都是这么一种想法,由此可见,那些满脑子都是仁义道德的读书人的思想该有多迂腐!”杨渥暗自感叹。
“事情的关键不在于张知远有没有该杀的理由,而在于他是我淮南的使者,代表着大王和我淮南的脸面!”周本却是不干了,直接反驳道:“那张知远即便该杀,那也应该由我淮南来杀!他王审知直接将我方使者杀了,这就是与我淮南决裂,如今不想着如何给王审知一个教训,却再次派人去出使,如此迂腐之举,岂是我淮南所为?”
“不错,我淮南的使者即便有错也应该由我淮南来处罚,还轮不到他王审知来指手画脚,更轮不到他来杀人!王审知的举动,必须受到报复!”李神福同样满脸不乐意。
其他将领的意思和周本二人差不多,都是主张不能因为张知远有错在先就放过王审知斩杀使者的过错。
看着这些将领的表现,杨渥反而极为欣慰,这才是一个强大势力应有的气魄;像高勖说的那样,双方都有错的时候首先就检讨自己的错误,这如果是个人的话,倒是一种好品质;不过用在一国对外交流上就完全要不得了。
事实上,杨渥一直就觉得儒家那一套用来作为个人道德休养的教育还是不错的,但用来治国却是不怎么靠谱。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确定淮南科举题目时,既保留了一部分儒家学说,同时又增大其他知识的考核的原因。
“可是大王,王审知明显是不愿与我淮南交恶的,若是大王再派个使者前去,就很有可能避免两家的战争啊!”虽然见众将一致反对,杨渥也是一脸不以为然的神色,但高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主张。
能够减少纷争,以和平的手段解决问题,这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杨渥冷笑道:“再派个使者去?怎么,你能保证再派去的使者就能劝动王审知纳土归降吗?不然的话两家交战就不可避免!再说了,如果此事发生后孤再派使者前去,只怕不仅不能交好王审知,反而会让他觉得我淮南好欺负!到时候他非但不会与我淮南交好,反而会进一步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这……”高勖无言以对。
“王审知杀我淮南使者,即便是张知远有错在先,难道他就不知道将张知远驱逐回来,再派人来解释其中原委吗?所以此事不必再议,王审知既然不知好歹,那我淮南也没必要强行贴上去!”杨渥最后说道。
不过虽然确定了对王审知的总体态度,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彻底夺取江西之前,淮南还真没有多少手段去报复福州。
虽说从处州或者温州出动大军能够打击得到王审知的领地,不过那一条路线路途较为遥远,在如今淮南正集中兵力对付江西的时候,显然不是分兵攻打福州的好时机。
“暂时让王审知得意一会儿,等孤收拾了江西之后,再一并将福建给收拾了!”商议了一阵后,杨渥决定暂时忍了这口气,等以后再来报复。
见杨渥已经做出了决定,高勖也只能摇头叹息,却是不好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