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搜罗人才(2 / 2)

新中华1903 小柯 3604 字 1个月前

与孱弱的大清军事实力相比,大清的陆军部办公楼倒是十分气派。按照大清官制,陆军部设有满尚书和汉尚书各一人,陆军部满尚书名叫清锐,其实是个蒙古人,且一直没有到任。实际行使尚书职权的是汉尚书吕海寰。

吕海寰是清末著名外交家,历任驻德国、荷兰两国公使,工部尚书、钦差商约大臣、兵部尚书、外部尚书、督办津浦铁路大臣等职、除此之外,吕海寰还是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日俄战争期间,吕海寰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此为中国红十字会之始。该会属慈善性质,由中、英、美、德、法五个中立国合办,直接目的在于救护日俄交战双方伤兵及东北战地难民出境医治。日俄战争两年间,共救护46.7万余人出境。光绪帝曾发上谕,“颁发内银十万两”作经费,以为褒奖。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也就是今年,“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吕海寰任会长。次年,吕海寰为中外总董等办事人员制发了分金银铜三等的双龙红十字佩章和凭照。

徐天宝见吕海寰到没有花费门包,今年65岁的吕海寰胡子头发都发白了,但是精神却十分好。

寒暄几句之后,吕海寰拿出几份公文让徐天宝签字,然后又把一张名单推到了徐天宝面前,“徐大人,这是在陆军部登记在册的将弁花名册,上面特许你挑选,随你去热河练兵。”

徐天宝初时很兴奋,但是拿过名单一看,心里倒是一惊,即使作为一个不算太合格的军迷来讲,徐天宝能看出来这份名单上大部分是袁世凯的北洋系亲信。上面上自己从这里面挑人,不是摆明了要自己挖袁世凯的墙角吗?虽然自己很想挖袁世凯的墙角,但此时袁世凯的北洋系已经成形,自己资历又浅,哪里会是袁世凯的对手?

算了,反正清末民初那些军阀们现在有好多还只是中下级军官,不如从他们身上入手

主意打定徐天宝便开始在名单里找了起来,首先是西北军,西北军中有五虎将即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鹿钟麟、刘郁芬这五名悍将。另外是十三太保中的韩多喜

张之江,字紫珉,河北盐山人。东三省讲武堂毕业。和冯玉祥是老相识。眼下两人都在第一混成协、第20镇共事,驻扎辽宁新民府,冯任步兵营连长、营长,张任骑兵营排长,张还参加了冯玉祥任会长的反清秘密组织武学研究会。

李鸣钟,字晓东,河南沈邱人。冯玉祥前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李鸣钟与冯玉祥在第一混成协时就相识。

宋哲元,字明轩,山东乐陵人。1906年末,宋哲元考入北洋陆军第六镇随营武备学堂,并于第六镇第十一协第二十二标第二营补名额,当一个学兵

鹿钟麟,字瑞伯,河北定县人,去年开始,在第一混成协当学兵。

刘郁芬,字兰江,河北清苑人。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第一混成协当下级军官。

韩多峰,字秀岩,1907年开始在清朝北洋陆军当兵。

接下来是奉系军阀,其中有郭松龄、韩麟春、李景林、姜登选、杨宇霆

郭松龄,字茂宸,郭家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1905年就读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次年进永平府北洋陆军第二镇随营学堂,1907年,郭松龄以优等成绩毕业,见习期满后,眼下正在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相当于排长)

韩麟春,字芳宸(又作芳辰),奉天辽阳县人。1904年考取北京“练兵处”,送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日本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六期炮兵科毕业,此刻任清政府陆军部军械科科员

李景林,字芳宸,近代武术大师兼军事将领,武当剑术传人,,人称“武当剑仙”。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姜登选,字超六,河北省南宫市陈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被清政府派往日本学习军事,毕业于振武士官学校,毕业后在黑龙江任职

杨宇霆,字邻葛,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蛇山沟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回国后即步入军界,眼下是个连长。

徐天宝在他们的名字上都打了一个钩,吕海寰把名单拿过来,只是随便地瞄了一眼,便大笔一挥,盖上官印。吕海寰问道:“听说徐大人即日就要上任,那就有陆军部发公文,让这些人统统到承德府向徐天宝点卯报道。”

徐天宝打了一拱,笑道:“有劳吕大人。多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