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不知天高地厚(2 / 2)

文娱救世主 浙东匹夫 3797 字 1个月前

林志凌曼妙地转身,峨眉微蹙:“很抱歉呢,我只是密西西加校区的,搞前沿科研的大师应该都在圣乔治校区。不过我倒是听过一个名叫杰夫辛顿的教授的大课,但他是教心理学的。我还记得那堂课的课题是《思考的底层运作原理探讨》。”

“是么,那可能是我的消息有误。”

这就有点尴尬了。毕竟后世的教科书,很少提杰夫辛顿功成名就之前那些事儿。顾诚并非考据癖,不知道也正常。

互联网的无孔不入,不正是靠把门槛降低到让原先千行万业的人,都能进来使用互联网的方法、解决具体行业的问题么。

……

两天后,阿尔发唱片公司。

ceo的办公室里,胡宗宪的密友、公司的实际掌控者杨俊荣看着面前一份要约函,神色颇有几分玩味。

胡宗宪也算是湾湾娱乐圈的前辈大佬了,他经常得组织各种娱乐综艺节目,自己也有演艺活动,所以不可能有时间亲自打理这些经营上的事情。

而杨俊荣是职业经纪人出身,没有演艺身份,作为胡宗宪的密友,自然被委以重任。

“这是典型的扶桑和东夷式二级代理约啊,都不给签约费,直接靠销量承诺拿区域市场代理权。可别是啥没实力的小公司来赌一把吧?承诺签下周洁伦后,大陆市场新专年销量50万张?第二年起历年专累计50万张?就那个盗版横行的市场,这么一个新歌手能卖这么多?”

在湾湾音乐圈子,没几个人能比杨俊荣懂行情。湾湾唱片业的销量最高峰,发生在98年东南亚危机之前。一来那时候互联网音乐这种模式没有崛起,盗版不方便;二来那是湾湾经济的巅峰,大家都比较有闲钱,后来被索罗斯一搞,好多年都缓不过气来。

当时最红的是任贤奇,一张《伤心太平洋》卖了100多万张,相当于每4个湾湾家庭就有1张《伤心太平洋》。后来经济下行、网络崛起,任贤奇这个数据也就被认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眼下,湾湾最红歌手的最热专,年销量不过50万而已。这已经是这个2000多万人口小岛的极限。

但是,别看湾湾人口少,根据历史数据,湾湾的消费型文化产品的市场容量,是大陆的4倍——因为湾湾的正版率是大陆的200倍。

后世那么多被盗版搞到行将饿死的网络小说写手,甚至祭出了“不让自己的作品有简体字版本出现,直接转繁体后纸质出版”的模式,最后竟然起死回生了。在音乐圈也是如此,湾湾养活的文化人数量是大陆的4倍。

(注:这个数据是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前最恶劣的情况,也就是08、09年的数据。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后,因为对手机消费端人群的精确定位,国内盗版控制了不少。目前国内的正版率粗略估计已经回升到湾湾的30分之一以上了。)

现在,杨俊荣居然看到一家大陆来的公司,敢承诺给一个即将出道的新人歌手,签承诺年销50万张的对赌约?

这不是空手套白狼的瞎赌,还能是啥?

尽管杨俊荣挺看好周洁伦这个年轻人,知道他是个非常有才气的作曲者。但公司觉得周洁伦的形象和声音不适合亲自当歌手。

宪哥也是几个月前被周洁伦软磨硬泡得不行,才给他开了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想让周洁伦知难而退。

当时宪哥说:给你10天,作50首曲子,要带编曲,凑数的烂货不算。如果做得到,公司就从里面挑10首曲子,给你打专辑出道!如果做不到,就安安心心一辈子在公司当作曲人吧。

当时大家都觉得周洁伦肯定完不成,谁知这小子小宇宙爆发了,赌命一样连续10天不睡觉,硬生生写了50首曲子,而且每一首的质量都还过得去。

宪哥是啥江湖地位?说了话能不算数么?于是阿尔发公司只能捏着鼻子让周洁伦这个不够美型也不够嗓音的人试试。

“那个大陆人怎么会这么看好洁伦?50万张是绝对不可能在大陆市场实现的。要是签了一年一结算的对赌合同,最后年终没完成销量的话,无非是罚没返利、来年终止合同。但是那样也至少会耽误洁伦1年的推广。不行,除非对方给足够高额的保证金,或者按月承诺进货量、一个月不达标立刻终止合同。否则对洁伦的风险太大了。”

杨俊荣如此想着,已经在心里定下了谈判策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