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自然而然地从诗歌聊起。
静雯说,芳草姐,平日里看到你在办公室经常默默地背诵一些诗歌,但我却
没问过你最喜欢什么流派的诗歌?
芳草回答说:我也搞不清什么流派,只要是写得好的诗歌就喜欢。比如北岛、
舒婷、余光中、海子、顾城、关石、梦子,还有弘一法师、仓央加错、纳兰敬德等等,看见喜欢就读,不喜欢就丢一边去。
静雯说:芳草老师确实来者不拒,你喜欢的诗人包括流派可多了,如朦胧派、新婉约诗派、第三极,还有自成一派的比如弘一法师、仓央加错、纳兰敬德三位诗人。
芳草便问,静雯你喜欢什么样的诗歌?
静雯说:我认为,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我喜欢内容上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语言具有音乐美的诗歌。*
“那你又喜欢什么样的诗歌呢?我的大老板?”静雯和芳草把目光一齐聚焦在楚楚身上。
啊?我听你们谈诗歌就觉得是美好的事,就诗意盎然。楚楚打趣道:我只喜欢一个人的诗。
谁呀?静雯和芳草都一起发问。
他呀,是你们都不熟悉的诗人,他叫崔颢。楚楚说,我正在整理他的诗集呢。
楚楚的话一下子就聚焦了静雯与芳草的兴趣。
“我还从来没有读过崔颢的诗歌呢?你在做这个工作吗?到时得让我一睹为快哦!”静雯说。
“好呀,好呀,只是我每天杂事缠身,也抽不去时间认真来做这件事,要是你能帮帮我就好了”楚楚向静雯投去求救般的目光。
“哪你说说,崔颢的诗歌怎么样呀?”静雯反问起楚楚来。
“崔颢的诗特点是视野开阔,创作题材非常丰富,激情洋溢,时常让他的诗句显得直白,与他刚正不阿、耿直的性格一样,而且他的诗歌语言看似平朴,诗句结构也多运用传统习惯。看似欠缺技巧,其实他已将诗句的语言融入意境之中,尽管与专业诗人比还显得有些粗放与直白,甚至有稚嫩感,但他始终遵循着内心的感觉,坚持在诗歌里传达着单纯而真切的诗意,拒绝炫耀技巧”。楚楚似在回忆,实则是对崔颢诗歌的点评。
“我也熟悉一个诗人,他的诗歌与楚楚讲的崔颢的诗歌的情况大抵相似”这时芳草也插了这样一句话。
“是吗?是不是你经常在办公室念叨的那位叫晴川的诗人?”静雯说。
芳草点头表示认同了静雯的提问。
“芳草姐,你说的那个晴川的诗歌也与我说的崔颢的诗歌甚至为人都如此相似吗?”楚楚说话的时候却与静雯相视而笑。
“我也只是熟悉晴川大学时代的诗歌,后来他还写不写诗,诗歌的风格变美变,我就不胜了了”芳草如实地解释道。
“这又是为什么?”静雯和楚楚都很疑惑。
“他死了!”面对静雯浓郁楚楚疑惑的眼神,芳草又补充道:“但我不相信他真的死了”
“哦?”
静雯与楚楚都听出了芳草话语里的伤感与不甘,于是便有意地转换了话题,将谈得兴起的诗歌话题转到了情感上。
静雯说:爱情不应只是浪漫和激情,更应该是相互扶持和包容。真爱是一种默契,是一种即使在沉默中也能感受到的理解和温暖。
楚楚说:其实最适合你的人,从来不是那个爱而不得的人,而是看透了你的脾气,依然什么都不管,还愿意留下来陪你的人!时间会把你最好的人留在最后,毕竟喜欢是一阵子,而爱,则是细水长流。*
芳草说:林徽因有一段绝美撩人情话,我送你们两个。‘你是我临睡觉前想的最后一个人也是我睡醒时想的第一个人。虽然不能天天腻在一起,也没有办法每天见面,就算在梦中你也永远都是我最想见的人。思而不语,念而不忘,想而不见,爱而不得,情若能自控,要心有何用,心若能自控,何苦要心动,情到深处伤最深,爱到深处心最疼’。
芳草确实是一个奇怪的人,平日里话不多,好像总是一幅拒人千里之外的神态;但其实她的内心依然火热如夏,只要是她信用的人,哪怕是刚认识才几天的朋友,入了她的眼缘,她就会敞开心扉,像极了一个懵懂孩子,一点城府也没有。此刻的她就是这样。尽管她明明猜到了楚楚与静雯两人言语里的用意,她也没有抗拒。
不知是谁说过这样一段话,此刻用在眼前的这三个女人身上,确是神来之笔,太贴切不过了。话是这样说的:“一个灵活高级的女人,身上都带点忧郁的气质,她习惯用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看这个世界。她不爱热闹,喜欢独处,坐车要靠在窗边;喜欢听歌,偶尔发呆;她不但长得好看,而且非常清醒。不会在得到中沉醉,也不会在失去中沉沦,她智慧脱俗、灵魂高级,既能像小女人一样温柔地享受生活,又能像男人一样思考事情和工作。有一颗大度的心和不顾一切的闯劲”*
这样三个具有共同特性的女人相聚在一切,怎能不感觉到相见恨晚?
酒满了又勘,勘了又满,她们三人的话题直到夜阑。
……
看着芳草离去的背影,楚楚此前对她的敌意已完全消弭,现在只有怜悯与敬重,她在心里盘算着,我该怎样不留痕迹地帮帮这个可怜可敬的女人?
注:*为引用的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