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把真拳王引来了
自7月15日凌晨开始,香港所有的影院天天爆满,全港约有400万市民走进影院,争相一睹《叶问2》的王者风范。
“值了!《叶问2》是近几年来我看的最棒的电影。”一位市民带着家人从影院出来时,正好遇到tvb新闻台记者,面对镜头,这位市民激动的说:“王小虎打的好,演员演的好,故事情节让人感动。”
“这部电影拍的很真实,很有诚意,与现在大部分电影完全不同,虽然没有跳楼、飞车的刺激,但是看着让人舒坦,爽快。”
“看的出来,王小虎为了电影下了大功夫,很多电影中的广告牌都是可以查证的,当年我们还吃过九龙豆腐坊的豆腐呢!”这位市民显然是位港史通。
“我要去学咏春拳,向叶问一样打洋鬼子!”一个小朋友抱着父亲的大腿苦苦哀求。
父亲迫于无奈,只好说:“现在哪有洋鬼子让你打,他们都快滚出香港了!”
《叶问2》一上映,立刻成为港民讨论的焦点,不仅在影院门口,茶餐厅、餐馆、大排档、咖啡厅、学校等地方,都在讨论着电影剧情、演员、武打的方方面面。
旺角花园街一处茶餐厅内,几位点了鸳鸯(香港特制的一种饮料)的客人正在高谈阔论。
“我感觉叶问太差劲了,费了这么大劲才把龙卷风打倒!”一个小年轻喝着鸳鸯说。
“你是不是看的英雄片太多了?”同伴反驳道。
“不是,我很纳闷,前两个回合叶问分明占据了上风,凭什么答应裁判不用脚?”小年轻挠挠头郁闷的说:“要知道中国武术和拳击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中国武术是远打、近拿、贴身摔,为啥非要遵循拳击的规矩呢!”
“对啊,你一说我才想起来,咱们又没规定老外只用拳,不用脚!”另外一个同伴立刻说:“龙卷风也可以用脚嘛,这样多公平。”
“洋鬼子输不起呗!”小年轻唾道:“如果让他们用脚的话,还是拳击吗?”
“反正叶问最后赢了!”同伴拍拍小年轻的肩膀说:“别郁闷了,喝茶,喝茶,等会还要去训练呢,争取先拿下九龙区的资格赛。”
香港这边讨论的热火朝天,大陆方面较之香港更加热闹。
其中有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北京的观众在观看的时候,都情不自禁的鼓掌叫好,京爷们对片尾的“华洋拳赛”大加赞赏,那种感觉就像对香港人说:好样的,你们为咱们中国争光了!
那是天子脚下,京爷们关注的是民族大义,中华武术雄起之类的情节,往往能博得他们的好感,看的爽了,自然不会吝啬掌声和口碑。
南方,特别是广东这边,看电影时也是很热闹,毕竟他们和香港距离最近,在语言、饮食文化、血缘关联上都有相同之处。
所以在香港人进行集体怀旧和回忆的时候,广东的观众也是更容易融合到叶问的生活中,而不是热血澎湃的擂台赛,叶问从广东佛山到香港,生活艰难,但是他对生活保持着乐观态度,这无疑是狮子山精神的雏形,很多广东人对所谓的港人精神还是比较了解的。
山东、河北、陕西、河南几大武术之乡的观众,在观看时同样叫好,不过他们是为了片中真实的武打效果而鼓掌,谁让片中的大圣披挂、八卦、太极、咏春全是正宗。
一时间,到几大门派求学的人络绎不绝,这是在《少林寺》上映后,刮起的第二轮全国习武热潮,不同的是,那一次仅专门宣传少林寺,让少林寺赚的金钵满盆,这次却让劈挂拳、八卦掌、太极拳、咏春拳出尽了风头。
于是各省市的体委,立刻与几大门派联络,借着《叶问2》的东风,直接成立相应的武术培训学校,既能扶植武术发展,又能振兴当地的旅游产业,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可谓三管齐下。
同时也让有些没有响应“中国武术拯救计划”的门派、拳师大开眼界,原来通过电影的宣传,对推广拳法、门派还有如此大的功效,看到其他省份练拳的都受到扶植,干脆也不再藏着掖着了,练拳除了强身健体之外,谁不想有个好收入啊,毕竟现在有政府扶植,不像前几年三反五反的时候。
大陆的观众看热闹,小年轻们吵吵着学咏春、太极、八卦等,各大门派蠢蠢欲动想成为第二个“少林寺”。
与王小虎合作拍摄《神话》、《花木兰》的几位老教授也没有闲着,大家坐在一块,这个专家讲:“辛弃疾说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收,补天裂,面对洋人的挑衅,洪师傅选择面对,他用死,捍卫了中国武术的尊严,这正是捐躯赴国难,死似乎如归,宁可站着死,绝不坐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