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开卷考(1 / 2)

说完官职的事情,张周身下就是嘱咐二人有关面见皇帝以及未来差事的履行。

一旁的朱凤看似有话要说,但因陆完和唐寅在旁,他也不好意思开口。

正事说完,张周请几人看戏,随后张周才将朱凤叫到隔壁的包间内。

“知节,有话就说。”张周道。

朱凤扭扭捏捏把宁彤请托他的事,跟张周说了。

张周道:“二皇子生病,我虽没探视,但以我所知问题尚不大,一岁多的孩子生病比较多也都是正常的,在合理的区间调养,宫里的太医其实也算有经验。”

话是这么说,但张周却很清楚,如果太医能把那些婴幼儿常患的疾病给处理好了,也不至于宫廷皇子幼年的夭折率有那么高。

“倒是你。”张周补充,“别人都在进取,你不会还想着留在京师混日子吧?辽东你不想去,西北你嫌苦寒,那你觉得何等差事更适合你?”

朱凤一脸沮丧道:“我也不知道。”

张周看出朱凤的确是那种没主意的人,或许需要旁人来给他指一条明路。

“在外人眼前,你安边侯从出身到个人造诣,在整个大明都是首屈一指的,为人那么大度,怎在关乎個人事情上,这么没主见呢?”

张周也有点恨其不争。

朱凤道:“外人对我不知根知底,在他们面前装一下也可,但在张兄面前,我的确没什么好装的。要不张兄帮我安排一下。”

“那我给你规划好,回头通知你,最近在京师也好好休息一下,或许过几天就要离开了。”张周道。

朱凤一听,就知道是张周早就给他做好了规划安排,尽管不知道是什么,但似乎又对张周非常信任。

然后他就……点点头表示自己可以接受。

……

……

翌日天还没亮,张周就入宫了。

他要提前去见朱祐樘。

乾清宫内,灯火有些暗淡,朱祐樘身心看起来很疲惫,张周见到君王驾临,本也想上去提醒一下,你身体不好也就不要过分去专注于房帏之事了,虽然我也知道你现在锦瑟和谐,但也不代表你能做到有心有力。

“秉宽……”

朱祐樘看到张周,就好像见到亲人一般。

张周上前见礼。

朱祐樘让随同张周过来的韦彬去整理一些奏疏,准备带去朝堂上,而朱祐樘自己则让张周坐下来,君臣二人先做一番沟通。

“秉宽你是说,打算让知节随你去一趟蓟州?”朱祐樘听完张周的提请之后,也有些惊讶道。

张周道:“是。”

朱祐樘叹道:“此番出兵,不过类似于各镇寻常的演兵,若是你去蓟州安排出兵之事,只怕动静又要闹大。”

“回陛下,臣去蓟州,不过是顺道的事,此番过去并非为出兵,而是前往永平府将铁矿场进一步扩大,最近朝廷各方面用铁量急剧增加,目前的产量已经不太够用了。”

朱祐樘似乎知道张周是为正事而去的,但又有不舍得,想了想才道:“你也可以不去。”

张周道:“臣过去不到一个月,就能回来。”

朱祐樘看出张周有非去不可的紧迫性,这才首肯道:“早去早回。”

一旁的韦彬问道:“那安边侯随蔡国公前去,是为了让他从蓟州出兵吗?”

因为司礼监中,韦彬跟各边镇的将领来往频繁密切,也使得他更关心各边镇的局势,如果朱凤留在京城,那只是个混吃等死的小人物,甚至很不起眼,但要是朱凤到了蓟州这种地方,怎么说也是总兵级别的,对于边镇的权力格局是有很大影响的。

朱祐樘道:“若是知节从蓟州领兵出征,也算是对他的历练。”

张周道:“臣也有如此的想法,这两年安边侯并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总该让他多一些锻炼,免得在兵法韬略上有所生疏。”

“好。”朱祐樘对朱凤没那么多眷恋,在君王眼中,无论朱凤有多忠诚,也不过只是个棋子,“那就让他去再带一次兵,就算获得不了功劳,也可以去收拢一些军心,朕最近对于蓟州和辽东也放不下心,秉宽你过去也正好把军务给整顿一下。剩下的你自己掂量着办,朕就不多给你压力,朕相信你能处置好。”

……

……

奉天殿,朝议。

当日大朝,文臣武勋各立一边,而当天的主角,正是两个张党成员,陆完和唐寅的委任仪式。

因为朱祐樘提前跟刘健打过招呼,再加上张周这边的支持,唐寅获得提督易州山厂的职位可说是毫无波澜,一个新科进士入朝不过两年多,就能晋升如此高位,让人羡慕的同时,也感慨张周党派势力的强大。

但陆完当户部右侍郎这件事,目前看起来还有些阻碍。

在于现任的户部右侍郎王俨在朝中操行和官声都非常好,皇帝想把他安排去大同当巡抚,反对声音比较多。

因为在外人看来,王俨怎么也该是晋升左侍郎,甚至可以当个南京六部的尚书,而不是好似被发配一样,以七十岁的年岁跑去西北去给人打下手……毕竟目前宣大总督的驻地是在大同,王俨过去成了给毛头小子王守仁当副手。

朱祐樘见下面大臣出面反对的不少,意见似乎还很统一,他也有些气恼,却也尽量保持心平气和道:“朕是深思熟虑之后才想做出如此的安排。新建伯接连在草原上建功,有他坐镇大同,能震慑狄夷,但毕竟他并无太多治下的经验,难免会在这方面有所不足。”

意思是,王守仁打仗是牛逼,但在治理民生和管理地方事务上,到底还是个新手,需要有老人过去带。

如此说起来,好像把王俨派过去,就合情合理多了。

那是因为不信任你把你发配吗?

错了!

正是因为朕相信你能把王守仁给栽培好,才让你过去的,这差事换了旁人还不行呢。

话到这份上,普通臣子自然不好出来说话,很多人都在等着内阁出来发表一下观点,让皇帝把心思给改了,但因为刘健提前得到皇帝的单独授意,在刘健回去之后自然也要传达皇帝的思想,以至于内阁此时都不好出来说话。

若是李东阳或是谢迁这会跑出来反对,那就说明内阁并不理解皇帝的“苦心”,虽然可能会把皇帝劝住,但这会加深皇帝跟内阁之间隔阂。

内阁这三人自然也要掂量一下,是不是要为了一个王俨,而要跟皇帝闹翻。

吏部尚书马文升这会当仁不让,走出来道:“陛下,若以王俨前往大同,那过去数月之内,有关他接手户部之事,难以完成交接,应当在夏粮征收之后,再做定夺。”

“不是也没几天了吗?”朱祐樘道,“眼看都要到六月了,各地夏粮征收的情况,还没报上来吗?”

此时王俨自己走出来道:“回陛下,今年北方仍旧有不少地方有旱情,税收进一步减少。”

朱祐樘道:“是该改变一下了。最近两年府库也并无太大的压力,这都是归功于先前对鞑靼人几战,以小的代价取得了大的成效,西北太平,用度方面自然就没那么大。还是秉宽调度有方。”

以前皇帝这么说,大臣心里一百种意见和不服,都想着如何出来反驳。

现在他们已经见怪不怪,好似都懒得跟皇帝做口舌之争,你觉得秉宽厉害,就那样吧,爱咋咋地。

朱祐樘再道:“朕提议由提调紫荆关、倒马关、居庸关、保定等处的陆完陆卿家,来接替王卿家为户部右侍郎,以其过去几年治事的经验,相信能把户部右侍郎的差事给办好,也让王卿家也可以安心去大同赴任。”

朕也不装了,把王俨调走,就是为了给秉宽的人腾地方。

这会马文升还站在外面,言官什么的都指望他继续反对,可马文升听到这里也就明白为什么内阁没人出来说话了。

随即马文升便退回到臣班之内。

“若是没什么人反对的话,此事便如此定了。”朱祐樘道。

陆完则走出来领命道:“臣遵旨。”

还没给你最后定夺,你就这么着急领命,是不是对于当侍郎这件事,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就算你有当巡抚的经验,但以你的资历,你确定能把户部右侍郎的差事干好?

大臣也有很多人,把目光对准了张周和王琼。

也有去看佀钟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