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正早有心理准备,他和黎喜汉、王承恩假装站起来叙话不露痕迹地用身体遮挡住崇祯。
他们知道崇祯应该是情不自禁,让他发泄过后就应该能够淡然处之。
大明文官武将没有注意到崇祯,即便有人注意了也不会认出这位下巴刮得干干净净的年轻人就是已经作古的大明皇帝。
大明朝根本没有人刮胡子,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黄胜想不出为什么刮胡子会和孝道扯上关系,不理那些荒谬的言论,该刮胡子照样刮,现在“南明”许多文官武将效仿南王不留胡须,战士们留胡子的很少。
崇祯这段时间由于生活有规律,精神头不错,这辈子第一次刮干净了胡须照镜子时几乎认不出,感觉镜子里的那个帅小伙不是自己。
连崇祯自己都认为跟以前判若两人,那些以前只不过远远地瞧见皇帝的大臣当然更加看不出,况且一个低调的“南明”中低级武官不开口哪里会引人注意。
王承恩确实被许多大明文武熟悉,可是谁会联想到如今长须飘然的一介书生居然是已经死掉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知道自己打死都不能在外人面前开口,否则自己特有的尖嗓子马上会吸引太多人注意。
在望海楼聚会的原大明文官武将品级不低,他们毫无顾忌谈论大明、“南明”合二为一,都在憧憬这个即将诞生的超级大国。
旷古绝今的大国、强国当然需要一个强悍的帝王,大家一致认为必须请南王登基才能够治国平天下,大家纷纷表态见到南王后一同跪请他奉天承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本来以为崇祯瞧见那些说得天花乱坠的大明文武,听见这些议论会怒不可遏,谁知连生死都看淡了的崇祯以旁观者的心境默默的看着,只不过瞧那些大臣的眼光渐渐的冰冷。
回到住处,王承恩见陛下已经许久不发一言安慰道:“陛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乃是人之常情,那些文武都以为您已经宾天才会为大明选择一位明君,纵观天下谁能够有这个担当唯南王也。”
王承恩跟皇帝经历过同生共死,两人之间亲密了许多,王承恩说话时也基本上做到直言不讳。
崇祯听了王承恩这番话也没觉着刺耳,他道:
“王伴伴,朕不是认为他们选择南王为帝错了,恰恰相反,如果朕来选择,以天下安危百姓生计为己任,南王坐拥天下善莫大焉。只不过朕觉得群臣无情至斯心里凄凉而已。”
王承恩没想到皇上会这样说,他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立场,只是想着:陛下落魄如此完全靠南王保护才能够活到今天,能够拿什么去跟如日中天的南王争天下?
他早就想劝劝固执的崇祯退一步海阔天空,现在从话音里听出貌似皇上并不排斥南王坐拥天下心里反而感到莫名的舒畅。
他继续宽崇祯心,道:“陛下,这没什么,天下攘攘只为利往,只要他们不选择降贼就够了。”
崇祯叹气摇头道:“时穷节乃现,可惜朕以前不辨忠奸,想不到诸多大臣居然投降闯贼,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