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是大明“战神”系铁杆官员,别人畏惧来辽东做官,他反而上赶着就是因为成竹在胸。
他知道如果宁远被围,“战神”驻防人马不会坐视,觉华岛和黄家湾岛也不会置若罔闻,宁远有靠海的优势,只要清军敢来,一定不会让他们轻易脱身。
成大事留下三千步兵和乡勇青壮可以固守宁远,他还有能力组织七千人马以火器优势反击敌人打通去海边码头的道路。
因此理论上宁远已经围不死,红歹是也知道权衡利弊,没有选择在宁远摆开战场,而是选择离海比较远的锦州。
锦州和宁远之间直线距离不过一百六十里左右,可是沿途有连山、塔山、杏山、松山等等险要之地,明军要通过这些地区可谓步步惊心……。
唉!打仗其实是国力的对比。大明再也没有了四方布置利用时间换空间意图困死建奴的闲情逸致。
如果大明国力还在,洪承畴就可以采用耗退敌人的战略,采取一定在自己预设战场决战的战术。
洪承畴完全可以在宁远摆开战场不去锦州,反正锦州物资准备充分,主将何可纲擅长守城,以建奴的攻坚能力短时间不可能凑效。
况且即便丢了锦州其实也无关痛痒,只要做到给予建奴大量杀伤明军就不算吃亏,毕竟汉人和女真人口比例太悬殊。
清军发动十几万人马长时间对峙下去肯定率先吃不消,他们的选择只剩下退兵、来宁远决战又或者强攻锦州。
三选一,无论建奴怎么动作,大明都不会吃亏,清军总要损失不少。
洪承畴和成大事很期望建奴来宁远决战,可惜对手也深知利害,红歹是把锦州围得水泄不通就是不过塔山往宁远来。
朝廷粮食短缺,辽西军粮已经没有了储备。
成大事响应南王号召,不折不扣在宁远储备了足够军民耗用三年的粮食、燃煤。
但是这些储备是以四五万军民守卫宁远三年来计算,现在是十几万大军云集,附近来避难的屯民也已经超过五万,塔山方向逃来的屯民也不少。
辽西摆开战场,宁远周边的屯垦逼迫停止,一年半载下来二三十万军民坐吃山空,消耗的粮食当然海量。
朝廷咬着牙供应军粮,可是十几万老百姓没有了产出如何生存,他们也要粮食充饥啊!
成大事和姚善守此时当然会齐心协力共同对付建奴的入侵,他们亲自去抚宁找何桂兰帮忙解决粮草问题。
何桂兰跟建奴不共戴天,知道明军在辽东和建奴鏖战,当然会竭尽所能给予帮助。
她立刻发动群众拿出储备粮,给足银币收购,召集乡勇运粮,十天内组织了超过十万石粮食,只不过用了半个月就用商船、马船把粮食送入宁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