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个小时酝酿了暴风雨的来临,而短短的四十八小时就让整个暴风雨达到了巅峰,从“芝加哥论坛报”第一个打破僵局开始,至今也就不过四天时间,但消息却是一天比一天危言耸听,无数记者朝着巴吞鲁日蜂拥而去,而传回的消息却是一个比一个可怕,彷佛雨果已经危在旦夕一般。
如果仔细整理一下时间线,就会发现“国家询问报”是周一发布新闻的,“芝加哥论坛报”是周三前往比佛利山的,但是到了周六,所有人似乎都哀悼着雨果的精神失常了。
整个事件的发展迅雷不及掩耳,特别是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事态发展更是快速得无法想象,绝对堪比当初迈克尔-杰克逊的娈。童案。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如今雨果的强大声势了。
只是,和迈克尔-杰克逊不同,媒体报道雨果的心态略有差别,其中自然也有一部分是像当初期待目睹迈克尔从神坛走下的媒体,不断给雨果泼冷水,就是想见证一个神话的崩塌;但还有一部分媒体是在担心这次事件对整个电影产业的巨大影响,另外还有小部分媒体则是在讨论艺人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雨果不是第一个承担巨大压力的,同样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那么舆论监督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都是值得讨论和深思的。
所以,整个新闻的发展迅速无比,几乎所有人都已经认定了雨果的“精神失常”,彷佛雨果已经被打上了“神经病”的标记,让人担忧,让人好奇,又让人同情。
面对如此情况,“纽约邮报”的科林很是纠结,因为他知道,当“芝加哥论坛报”主动出击时,就意味着封杀同盟出现了裂缝,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科林知道雨果的声势强大,这也是他想要给雨果一个教训的重要原因;但目前的情况却让科林很是无力,他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询问报”获得了超高瞩目,随后又眼睁睁地看着封杀同盟开始瓦解,这不仅仅是“死囚漫步”的事,更是“纽约邮报”在与雨果的对抗中又一次的挫折。
现在,科林只能祈祷,所有人的焦点就集中在雨果身上,“死囚漫步”只是陪衬而已。
封杀同盟的确面临着艰巨的抉择,面对如此强大的声势和号召,最终“今日美国”、“休斯顿纪事报”这两份一直对雨果不太感冒的报纸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并没有前往巴吞鲁日,这也让封杀同盟至少保持了三分之二的完整,他们还是有希望继续完成对“死囚漫步”的封杀。只是,他们的命运却已经握在了雨果的手中,该死的雨果-兰开斯特。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雨果的正面回应。
为什么雨果不站出来澄清或者发表言论?为什么梦工厂和奋进精英经纪公司都一言不发?为什么就连“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也没有任何消息出来?这所有的一切都似乎在预示着情况越来越不妙。
记者们不得不被迫主动出击,虽然在封杀同盟的控制之下,新闻报道之中始终没有提起“死囚漫步”,但雨果正在拍摄“死囚漫步”这件事对于圈内人士来说根本就不是秘密,所以几乎所有记者在巴吞鲁日搜刮完之后,就一窝蜂地朝着剧组所在地冲了过去。
当来自北美大陆各个角落的记者们抵达“死囚漫步”剧组时,就被眼前的情况所震撼到了,他们只看到剧组远远地躲在一个封闭式的废弃监狱里进行拍摄,这里距离鼎鼎大名的安哥拉监狱也就只有不到一英里的距离,所以周围防备十分森严。
摄影棚周围全部都用铁丝网围了起来,并且有十二名工作人员进行换班式的不间断巡逻,而整个剧组就严严实实地躲在监狱内部进行拍摄,不要说雨果了,就连剧组的主要工作人员都看不见,记者们能够接触到的最高负责人仅仅是剧组的副导演助理也就意味着他对情况没有任何了解,他的发言也都不算数,他没有权力决定剧组的任何事。
另外,进出剧组都有严格的要求,车子允许进入铁丝网内,开进侧面的停车场之后,相关人员会被要求下车,然后步行进入摄影棚,确认没有多余的随行人员之后这才能够被放行。即使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大佬也没有例外。
整个“死囚漫步”剧组就好像是铜墙铁壁一般,安全检查的级别几乎和监狱没有太多的差别,后来有记者试图爬到树上,从高处往下用望远镜进行探查,也没有任何收获最外面的窗户全部都用百叶窗遮挡起来,就连人影都看不到,更不要说剧组的具体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