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两首佳作(2 / 2)

穿越182年 布鲁托 3817 字 2个月前

若能引领您的师资力量,共赴常山,与郑、管、蔡三位先生并肩,开启民智,唤醒愚民,定能育英才无数,启新学之门,破愚昧之桎梏,让智慧之光,照亮每一个渴望求知的心灵。”

司马徽闻言,脸上浮现出一抹动容之色,他深知此行之重,亦感念赵云之胸襟与远见,遂微微一笑,那份超然物外的气质中,更添了几分坚定:“子龙言之有理,此乃利国利民之大业,吾辈岂能袖手旁观?

吾当整肃师门,携诸弟子,共赴常山,与诸公携手,育桃李于天下,开民智以兴国,让学问之光,照亮天地间每一个角落。”

荀彧的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时空的壁垒,缓缓而沉重地言道:“如此一遭变迁,往后岁月,大汉之名,或将只余史册残章,人间再无其辉煌之影矣。”

他的话语,如同秋风中的落叶,虽轻却承载着无尽的哀愁与沉思,让在座众人无不心生感慨,思绪万千。

赵云望向荀彧,眼中闪烁着对这位智者深邃才华的认可,同时又夹杂着对大汉不可言说的复杂情感。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穿越了历史的尘埃,直击人心:“秦之灰飞烟灭,是否意味着这方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的锦绣河山亦随之沉沦?

非也,山河依旧壮丽,岁月悠悠,唯有人心与世事更迭不息。若汉室倾颓,这大好河山岂能随之黯淡?不,显然不会,亡的只是统治者。”

“我们所忧虑的,非山川之存亡,而是那维系万民安宁的秩序。汉室之所以步入末路,究其根本,乃是皇权独大,无物可制衡,昏君出现,天下民不聊生。

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言非虚。百姓之力,既可托起盛世,亦可颠覆王朝。”

赵云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超脱时代的洞察与决心,他继续说道:“吾辈所求,非一朝一夕之权势,而是千秋万代之安宁。

若能与诸位共谋,非但要救万民于水火,更要立一崭新之制,使皇权不再是无边之海,而是受法度约束之川流,既滋养万物,又不失其本性。

至于那国家的名讳,随意都可,再叫大汉有何不可,重要的是赋予权力之人,能否携手共筑一个公正、和谐、并且权力受制的国度。”

如此一番话,让人听后心潮澎湃,仿佛已置身于那个美好的理想时代。

“一朝皇权落,又一新朝皇权起,如何才能立一皇权受制约的制度?商鞅曾经变法,王子与庶民同罪,也没有实行,唯有愚民、弱民、劳民之法广为引用,荼毒百姓。”荀彧道。

“第一步:君主立宪制,我们以后还是叫大汉,还是有皇帝,皇帝还是姓刘,唯一就是皇帝只是象征意义,不能有实权。

第二步:建立宪法,宪法规定国家军队政府的职能,立法权,分权和制衡,宪法至上……,另外,实行大众评审团制度,大众评审团的人都不能是法律从业者,大众评审团审判结果为终审。

第三步:建立参议院:立法职能、人事审批权、弹劾审判权等。

第四步:建立众议院:立法职能,和参议院相互协调制约、财政权、弹劾提案权、总统选举权。

第五步:从所有优秀人中选出一位德才最优者为总统,每一位年满18周岁的大汉百姓都可以投票,这个计票方法以后我们详细再讨论,我们会把所有州的人口数量按照比例算计票的份额……

每位总统只能任4年,最多任职两届,每届都要选举。两届之后再没有任何理由连任。”

“这就是我们要建立的新制度。”赵云道。

众人闻言,无不精神一振,心海翻涌,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深深触动。他们面面相觑,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与热望,纷纷表示愿与赵云并肩作战,共赴那未知而壮阔的征程。

那一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激昂与豪迈,仿佛连风都为之停歇,只为聆听这份誓言的庄严。赵云的身影在众人眼中愈发高大,他的每一个字,都如同战鼓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房,激起了无尽的勇气与决心。

“吾等同心协力,誓与子龙共克时艰,无论是刀山火海,还是龙潭虎穴,皆无所畏惧!”众人齐声高呼,声音回荡在天地间,响彻云霄,将这份坚定的信念传递至远方。

于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缓缓展开,赵云与这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携手踏上了那条充满挑战与荣耀的道路。

赵云一番娓娓道来,细数了自己在幽州之深谋、常山之稳固、徐州之拓展、兖州之布局,其言语间透露出的不仅是战略眼光,更有对大局的深刻洞察与细腻考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