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店主(2 / 2)

晚明风华 戈昔 4891 字 2个月前

进进出出的客人,都是衣冠楚楚。

朱寅跳下马车,带着兰察进店,首先就是一个柜台,左首几张雅座,坐着喝茶看货的客人。

几个青衣毡帽的堂倌,正在店铺里忙碌。看见朱寅进来,一人立刻迎着笑道:

“小客官好气派!这边请!”

“上座!”

“小客官爱喝什么茶?西湖龙井、新安松萝、湖州紫笋、宣城草魁,还是云南普洱?”

朱寅笑道:“我是来看看瓷器,难道是误入了茶坊?那就…云南普洱吧。”

那堂倌也被逗乐了,笑道:“小客官还真是打趣,这就上普洱。”

说话间,就有小厮去打茶去了。

朱寅眼睛扫了扫,没有看见店主。

难道,店主在楼上?

右边是一排排檀木架子,有博古架,也有长架,上面错落有致的摆放着瓷器。

果然是大店。

不但有景德镇的窑器,还有宜阳瓷,平凉瓷,龙泉瓷…全国名瓷,十有其三。

除了瓷瓶藏品之外,生活用瓷也不少。

但价格都不便宜。一个日常用的宜阳盘子,就要五钱银子。一套最便宜的酒器,就要二两!

但是货也是真好。

朱寅看了一圈,问道:“还有更好的么?我想选一件送礼。”

“有有!”管事的笑容可掬,“小客官,这楼下的样品,多是日常所用。这楼上的瓷器,才是上好的珍器。若是送礼,定然合适的。”

“楼上请?”

朱寅沉吟一下,“那楼上看看吧。”

说完就噔噔上楼。

楼上布置的更是典雅,屏风、字画、盆景、鱼缸点缀其中,一个个红木博古架上,陈列着一只只精美的珍品。

朱寅一打眼,就知道其中一些还是古瓷。

这些古瓷的价格,更非常人所能轻问。

朱寅看一件,又漫不经心的放下,再看另一件,不断摇头。口中道:

“爹说宋朝定瓷也行,这件定瓷对不对呢?”

忽然一个清朗低沉的声音说道:“小客官要定瓷?是要北定呢,还是南定?”

话未落音,一个白净面皮、身材高瘦、青袍纱帽的中年男子,就从屏风后面转出,笑容淡雅。

正是那个疑似洋人间谍的店主。

朱寅转过小脸,愕然道:“阁下可是天青阁的店主?”

对方抚须微笑,“正是。小友认得在下?”

朱寅摇头:“虽不知阁下台甫,可见阁下这般气度,当是东主无疑了。”

店主点头:“小友还真是老成。在下正是敝店东主,郝正。”

朱寅拱手道:“原来是郝员外。请教员外,方才员外说,这定瓷还分南北?”

郝正微笑道:“那是当然。定窑本是北瓷,宋时名窑。靖康之后,宋室南渡,定窑工匠也就跟随南迁,在南方开窑,就有了南定。”

朱寅恍然大悟般说道:“原来如此!谢员外解惑。如此说来,北宋之前是北定,北宋之后就是南定了。”

“这便错了。”郝正十分有耐心,似乎很愿意和朱寅这个‘少年’探讨,“北宋之后,金、元的定瓷还在烧制,当然也是北定。”

“并非北宋之后,就没有北定出窑了。”

“不过,无论是北定还是南定,又分宋、金、元三代,珍稀和存世数量,自有不同。”

“北宋的北定存世已经不多,相对最为珍贵。”

他笑指朱寅面前的那只定窑笔洗,道:

“这就是徽宗时期的北定,距今四百余年。别看只是一件小小的笔洗,却价值三百金(白银)。”

“小友要不要?本店从无假货,也从不还价。古器一还价,就掉价了。”

“三百两…”朱寅有点懵懂的看着那只温良如玉、包浆淳美的北宋笔洗,沉吟着说道:

“长辈让我顺路来看看,也不知这只行不行。”

“还有更好的么?我听说有汝瓷,比青花、定瓷、钧瓷更加贵重?”

郝正苦笑着摇头,“看来小友并不懂瓷啊。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片。这宝物,本店如何能有?”

“汝瓷乃五瓷之首,用玛瑙为釉,也就是徽宗朝烧制了二十余年,靖康之后就失传了。整个南京,也找不到十件。”

“小友购瓷,是收藏赏玩呢,还是送礼?”

朱寅很自然的回答:“家父是要送礼。但他宿醉未醒,只好我来。”

郝正道:“小友尊长台甫?要送给谁?在下可为小友把把关,瓷器送礼,也有讲究。”

朱寅冷笑,心道,此人还真是奸细心性,这就开始打探我底细,以及送礼对象了。

“家父姓郑,这礼物送给谁就不知道了,好像是个海外来的佛朗机人,名字很难记…”

说到这里,朱寅忽然住嘴,神色看上去似乎有点懊恼自己嘴快,“呵呵,也是为了生意。”

他的确要送礼,送给庄廷谏巩固关系。

郝正目光闪动,笑道:“小友对我说就对了,江南的弗朗机人不少,不止一个来本店买过瓷器。”

“他们喜欢瓷器,也算是识货。这件笔洗很合适。”

朱寅道:“天青阁招牌在外,我当然相信员外了。员外既然说可以,那就这只吧。”

郝正笑道:“小友痛快,承惠三百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