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伊东沃土(9)(1 / 2)

君上万年 木子宸奕 8182 字 3个月前

次日清晨,天色大亮,东都宫苑城门大开,伊东君后胡倩儿一身素装缓缓走出,身后则是伊东的满朝臣子与宫城中仅剩的宿卫士卒。

她高举象征伊东至高无上的封君印宝,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宫城,脸色上看不出喜怒忧愁,反而从容淡定的走向伊南军阵前的几位将领。

伊南军阵前,领军大将马魁,伊东降将王行,军务大臣贾煜等人早已静候多时,当他们看到出城之人是一个女人时,其实已然猜到了什么。

想来,昨夜那场突围已经将伊东封君苏平护送出去,不过这等懦夫就算突围出去也注定掀不起什么浪花,当务之急就是平稳的收复伊东这六百里山河才是关键。

伊东君后胡倩儿走到伊南众将身前,缓缓跪下,嘴上高呼道:“罪妇胡倩儿率东都臣民归顺伊南,望上使仁慈,宽宥我伊东君臣百姓之罪过”

贾煜微微一笑,忙上前说道:

“君后快快请起,素闻伊东君后仁善宽和,明辨是非,颇善经济之道,这伊东的富庶也多出自君后的出谋划策。

今日得见君后风采实乃平生仅见,君后气概丝毫不弱于男儿,不愧为我伊国女子之典范。

今君后率领伊东臣民归顺,罢免了刀兵,少了伊人之间的袍泽屠戮实乃大功一件,我会如实禀明君上,宽宥伊东封君及君后的罪责,必定同出一脉,又怎会刀斧加身?”

“多谢这位大人,罪妇人感激不尽”胡倩儿款款起身,娇柔的身段与美艳的容貌让眼前的贾煜忍不住呼吸一窒,随后呆滞的脸色随即恢复过来,尴尬的说道:

“君后,咳咳,这个,如今伊东封君北遁,还望君后能修书一封,我会传令伊南的军士们前往各地追寻踪迹,务必保证伊东封君的安全,届时需要君后的手书来劝诫伊东封君迷途知返”

“修书一事好说,只是君上是否愿意重归伊国就只能看他自己的意思了”君后胡倩儿平淡而言。

“这个好说,只要有君后的手书,届时或许能多上几份机会也未曾可知”贾煜笑道。

随着两人简单的对话,伊南的军队也已经顺利的接管了伊东宫苑。

而伊南随行的官吏们也开始盘点伊东府库中的钱粮以及在册的土地与各司各城邑的官吏名册等等。

一连七日的时光,伊东一十六座城池才算正式交割完毕,自此伊东正式划归伊南的管辖。

伊东各级官吏除了对伊南抱有敌意的,腐败无能的这些人被剔除出去,其他的仍然继续留任。

必定一时间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手来接替这么多的官职,所以按照苏华的设想,伊国各地会逐步开放对于寒门子弟的破格录取。

因为单纯的招贤纳士已经无法满足伊国的需求,而改变这一切的方式必须将类似于科举的制度引用进来才能根治这些由世家门阀把持朝局的状态,但眼下时机尚不成熟。

伊东的消息早已传回了中都,此刻的中都城依旧在紧张的进行着修复工作,看着偌大的修复工程,苏华没有心思去细管,因为他早已决定不在将中都作为伊国都城的准备,而这一决定他准备在继位国君之后正式颁布下去。

谋划再三,苏华也已经传令南都,勒令迁都一事,各臣属以及家眷,苏华的生母蔡姬以及后宫中君后及其他侍女等等一应人等,浩浩荡荡的迁往中都。

虽说迁都一事在预料之中,人们也都认为苏华继位国君理应就位中都,只是所有人都想不到,前往中都举行继位大典后,他们不会在中都停留,迁都之地可能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地方。

如今大军出征已然五月有余,本应是酷热的七月的天气依旧冷厉,天上斗大的太阳只是散发出微弱的暖光。

没有办法,地处帝国最南的国度,就算是最为炎热的八月也不过最高温度二十度而已,到了冬季,更是严寒不已,而南都的冬天只会更加的寒冷。

如今战事结束,大军盘桓中都多日,为的就是几日后即将举行的继位大典。

如今伊国结束了战乱,更是一扫国内的封君势力,重新一统,按理说是大事,应隆重的举行,可是中都被毁,都城的修复工作至少需要两年才能修复完成,而继位大典又不能耽搁,所以苏华才明言,一切从简,将钱财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还不如用来提高军队的伙食和抚恤。

如此一来,苏华的继位大典将会成为伊国,乃至于帝国有史以来最为简陋的继位大典。

粗犷的典礼木台,用以祭祀天地的三牲祭台,没有七彩的祭天的旌旗绢布,就只用一展黑布替代,而经历战火的中都,连国君印宝都已毁于战火,可苦于没有稀世宝玉,只能用普通的玉石临时篆刻了一个印宝用来充数。

而伊国新继之君的事情,苏华也已然派人飞马加急告知远在帝都的天子陛下,乞求天子陛下的正式册封与天子陛下赏赐继位封君时赐福所用的柞肉。

只是帝都距离伊国中都相距近数千

里,这一来一回,少说两月,于是面对满目疮痍的伊国,不愿苦苦等待的苏华,只能先行举行继位大典。

虽然知道帝国天子的权威已然不大不如前,可名正言顺总归是好的,所以苏华选择先上车后补票,也不无不可,必竟各封国都有这样的先例可寻。

中都城外的军营,

主账内,苏华正在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奏疏,原本只管理伊南一地,如今却突然变成了伊国整个国度,自然而然的将所有的事情都送到了苏华的桌案上。

烦躁,是苏华此时此刻的心情,也难怪古代的君主动不动都要选定宰相来辅佐君主处理朝政,实在是枯燥乏味的阅读着粗涩难懂的古文,且一坐就是一天,但是工作效率却远远没有这帮子臣子们写奏疏的速度快。

不过好在这个世界已经有了纸张和绢布等物品,虽然造价较高,但是已然在各国范围内使用,若是依旧使用沉重的竹简,恐怕是个人都要崩溃。

可就算如此,由于奏疏所使用的纸张造价较高,所以往往书写内容时,能省略的文字能省就省,这也就导致了行文非常的难懂,再加上这个时代没有所谓的标点符号,苏华看得是一个头两个大,更奇葩的是由于地方文化差异,官方话更是没有被统一和普及过,奏疏中常常可以见到地方俚语,而苏华并不知道这些文字到底是个啥意思,且没有字典可以查阅,只能去猜,一天下来,往往能处理二三十份奏疏就已是极限。

“啪”苏华扔掉一份奏疏,右手扶额,有点头疼,当初身为伊南封君更改吏治构架,就是为了方便后期的统治,铲除一些身为穿越人士熟知的弊病,可是由于当时自己仅仅只是封君,权柄有限,也不敢大张旗鼓的去革新,所以仅仅只是进行了一部分的调整。

可是如今却是不同,苏华即将成为了伊国的国君,放眼偌大的伊国,若是在用昔日伊南那一套治理框架已然不在适用,必须选用一种新的治理方式,而选择哪种方式却在苏华心中纠结起来。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六部?

太过超前的治理制度虽然是好的,但是并不一定适用这个时代,要知道这个时代最多也就是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跨度的这个时代,酷似春秋战国时期,却又与春秋战国时期有着一些差异。

什么制度呢?苏华沉思着,看着眼前的一堆奏疏,无力的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