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沈三通想拍的《梅兰芳》,糖糖三观炸裂!(1 / 2)

一早起来。

沈三通翻出《霸王别姬》。

唐妍睡醒起来,日上三竿。

见到沈三通在看电影,看了一眼就认出是《霸王别姬》:“你怎么看这个?”

沈三通道:“我不是说了吗,研究人物传记类型电影。”

“比较一下,《梅兰芳》和《霸王别姬》有点像,主角都是戏子,都是一代名伶,甚至在时代上都有部分重合。”

唐妍凑过去看:“你比较出什么?”

沈三通道:“《梅兰芳》是陈凯各在《无极》之后被骂伤了,退回舒适区。”

“和《霸王别姬》相比,显得平庸,有差距,但放在当下来说,《梅兰芳》质量算可以。”

“再加上《无极》被骂惨了,陈凯各稍微听得进去别人的话,又是人物传记,算是半步好片。”

唐妍也觉得比不上《霸王别姬》:“你说,陈导15年前都能拍出《霸王别姬》,现在为什么不能了?”

“是不是传言那样,是他爹拍的?”

沈三通摇头:“电影肯定是他拍的,不过他不是《霸王别姬》的唯一功臣。”

“本身有原著,编剧是原著作者李碧华,以及芦苇。演员有张果荣、巩丽、张风毅、葛由。”

“《霸王别姬》项目发起人是徐枫,老公早逝,接手老公‘汤臣海景’之董事长和总经理职位,做成了‘汤臣一品’。她操盘能力非常强。”

唐妍道:“我知道,我知道,去年还坚持天价楼盘不讲价。”

“你要是出事,不知道我能不能帮你继续事业。”

说着,唐妍吸溜一口牛奶。

美滋滋。

沈三通一头黑线,不和唐妍一般见识。

“导演不是全能的,与其说艺术家,不如说是一个项目的管理。”

“关键,那个时候陈凯各不到四十岁,能容纳别人意见。”

“陈凯各只是作为主创代表,吸收了所有的光和热。”

“拿到第一座金棕榈,十几年过去,还是唯一一座,攒下很多资历人脉,够吃一辈子。”

“拿了金棕榈的陈凯各,就自认为天下第一,成了剧组唯一声音。”

“他的电影不再是团队合理配置的产物,更多是他自己的想法。”

“自己做导演,老婆陈虹做制片人。”

“就算他的想法只是一根毫毛,也可以重若千斤。”

“为了一个馒头,可以毁天灭地。”

唐妍不由笑了:“嘴真损,我做你制片人,肯定提醒你。”

沈三通让她不用操心:“我还是比较提醒的。”

唐妍无语,我是想做制片人吗,你就不接话是吧?

沈三通感慨道:“《梅兰芳》和《霸王别姬》,就应了那句词。”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陈凯各纵想再一次证明自己,也没有了当年的黄金团队,而且有能力的人知道他的脾气,谁愿意来呢?”

唐妍见他写写画画,看他的笔记:“人物传记偶像化,你的心得体会吗?”

沈三通说起自己的想法:“比较经得起考验的人物,很适合放大高光。”

“接下来我会在《曹操》和《诸葛亮》电影里进行实验。”

“我觉得《梅兰芳》很可惜,这部戏铺垫很好,配角演技也够,就是男主没有主观能动性,没有过于高光的戏。”

“就好比一些,作者世情写的好,人物刻画的也妙,在角色随波逐流的时候,非常真实。”

“剧情往下走的时候,挤压、不断打压主角,越写越来劲。”

“但是攻守异位,等到主角变强的时候,忽然不会写,也不愿意写了,草草了事。”

唐妍听着沈三通兴致勃勃的阐述自己的理念,不得不说这男人挺有才。

“要你来呢,会怎么弄?”

沈三通道:“如果是我来弄,肯定不会含蓄,要设计情绪张扬的剧情。”

“其他不用变,甚至压力更大一些,在面对本子、米国的时候,各种压迫,情绪堆叠,蓄须明志,息影舞台。”

“突出这种遗憾,然后抗战胜利,登台表演,一个释放。”

“但这个释放要克制含蓄,甚至出现反复,直到新中国成立。”

“高潮如同雨打芭蕉一般袭来,充分的展示如果从一个戏子、伶人,如何获得尊重。”

“在此之前,无论再多点缀,几个博士头衔,来自他人的歧视如影随形。”

“我没有不尊重梅艳芳先生的想法,但那个时候确实下九流。”

“不仅是歧视,他的境遇和现在明星差不多,大红大紫,但各种各色的人怀着各种目的的接近,是人是鬼分不清。”

“刮民党币制改革的时候,梅兰芳带头,在两个朋友的陪同和两个记者的全程报道下,带着毕生积蓄,两箱金条到银行换成了金圆券。“

“嗯,换钱之前,小蒋请喝茶,要么自己体面,要么帮他体面。”

“照理说梅兰芳当时成名20多年了,那么多高官显贵的朋友,居然全部都是撺掇他换金圆券而不是劝阻他换金圆券的。“

“朋友?一些明星被叠马仔靠拢,还搞一些所谓上流社会入场券,是朋友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