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殷墟青铜器、落魄钟(1 / 2)

大鉴宝师 双人主 2498 字 4个月前

第二座金柜里面的宝贝,为殷商时期的出土文物——殷墟青铜器。

慕容云城着重介绍道: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现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国家aaaaa级景区。”

“2014年5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人员,通过对商代具有铆头结构铸接青铜器的研究,发现安阳殷墟青铜器技术渊源中的商代南方因素。该个案的研究,或许可为青铜器的断代和产地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角度。”

“在该项研究中,考古人员搜集到10件器物,其中包括属于晚商时期的3件盂、1件甑和1件偶方彝,中商时期的3件凤鸟斝,以及早商二里岗时期的2件双耳簋。通过对这10件器物铸造工艺及类型的演变研究,可以显示它们之间的技术传承并排列出清晰的谱系。”

“考古人员推测,早商的双耳簋和中商的凤鸟斝都具有南方风格,是南方某个工匠发明了铸铆接分铸技术,并在很小的范围内将工艺流传,发明者和技艺传承人在南方某个作坊铸造了这5件属于早商和中商的青铜器。在商晚期,强大的安阳政权毁弃了南方作坊,将工匠迁移到安阳王室或国家的作坊中。在安阳,具有铸铆接工艺的工匠和其徒弟设计铸造了青铜盂、甑和偶方彝。但末代工匠未能将此技艺流传下去,随着他们的离世,这项持续了约200年的工艺不复存在。”

“而这尊青铜器,属于盂的一种。文物长30厘米,宽21厘米,重达15公斤,上方形状怪异,似龟又像龙,底座是由一盘椭圆形状的青铜形成。此物被专家发现以后,就一直在考察当中,至今从未面世。”

“据传闻殷商时期的君主都很崇信天道,这期间,更是对一些物体赋予了神话色彩,认为龟代表着长寿,而龙则代表着君主与贵气。因而,在那种背景下,就有了这种产物。”

慕容云城介绍完后。

周围两边的人再次瞪大眼睛。

“牛,不愧是皇帝使用过的东西,够霸气。”

“这东西看着小,可说实话,考古价值高啊。”

“有的古玩不看年份,不看大小,光是看一眼构造就能确定它的真实价值。”

“……”

眼见周围的人都开始捧场。

慕容云城接着往下介绍,第三座金柜里面的宝贝——落魄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