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沉船文化寻奥秘(1 / 1)

刘傻子教授说,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谭海迪认为,“黑石号”最突出的意义,在于它证实了在中国与西亚之间确实存在一条古代海路。

海洋奥秘研究所王可博士说,新加坡学者柯宗元也在研究论文中指出,此前有关海路的材料极少,大多只是传说,要么是出自欧洲早期的文字和口头流传,要么是在印度的古典文学作品中被提及,或者是东南亚发现的石碑上有些许记载。

海洋奥秘研究所高敏所长说,“黑石号”的发现,是海路最可靠的证据,并将这一海上航行线路的开通时间推到了唐朝时期。沉船文物被打捞出来后,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几家博物馆曾先后向印尼方面提出了购买意向,当时,印尼的开价高达4000万美元,而且,打捞方提出要买就必须整体购买,中国的博物馆最终不得不放弃购买。

刘傻子说,随后,新加坡圣淘沙公司于2005年筹资3200万美元购得了这批贵重文物。据新加坡媒体报道,新加坡酒店业已故富商邱德拔的后人,为此捐出巨款。购得的所有文物,目前均为新加坡政府拥有。

王可博士说,“黑石号”沉船文物的出水,引出了许多神秘问题:为什么“黑石号”会在远离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勿里洞岛附近沉没?按照通常航行路线,商船应当绕过新加坡,穿越马六甲海峡,但它却向东南方向行驶了600余千米。它是迷失了方向,还是被风浪吹得偏离了航线,或者是要去爪哇海的某个港口。

高敏所长说,船上发现的精致的金银器皿,在中国也十分罕见,有的甚至还成双成对,究竟是中国人送的礼品呢,还是要运到阿拉伯国家的市场上去出售?为何船上的钱币不多?船上的商人用什么方式在中国结算?

刘傻子感叹,这艘船在哪里装上的最后一批货物?商船将驶往何处?……船上的文物吸引了全球多个领域研究者的兴趣,也引发了人们对古代的中国在世界上扮演何种角色的丰富联想。

海洋奥秘探索行动组来到海洋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海洋奥秘研究所所长高敏十分感慨地说:“古代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造船和航海的先驱,16世纪以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中国制造船舶使用船舶的历史十分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造船工场,能够制造战船。

刘傻子教授说,汉代,已能制造带舵的楼船;唐、宋时期,河船和海船都有突出的发展,发明了水密隔壁。在明代,中国的造船业到达了鼎盛时期。这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宝船,反映出中国古代船舶在尺度、性能和远航范围方面,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王可博士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富有深刻含义的描述:“中国于2000多年前首次对世界展开贸易以来,它像蚌壳一样时开时合。在唐代,蚌壳大开,且维持了数个世纪之久。一连串的发明——火药、纸、印刷术、铸铁让中国步上了世界经济强国之路。跟西方世界的贸易稳定成长,中国船员的角色也越来越居主导地位。”

刘向《世本》记:“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意思是说,中国人是因为看见落叶掉在水面上,浮而不沉,而悟到了船的原理。这跟鲁班悟出锯子的原理有点类似,大概中国人自来亲于木,总是可以从它身上得到层出不穷的灵感。

舟形成之前,泛水之物一般是树、竹苇、葫芦之类的浮具、筏子。筏起于浮具,又多有改进。以桴济河,进而浮于海,这就有点“破天荒”的意思了。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大概,他老人家也有点自我欣赏的冒险性情在。

计算机姐姐说:“《艺文类聚》载,西周成王时,‘于越献舟’。越人,在古汉语里就是一个涉水的代名词,‘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如飘风,去则难从’。可见,以舟为贡品,献与成王,那时越人的船就已造得比较好了。还有,‘献舟一路,取道东海,渡黄海,泛渤海,入黄河,逆流而上进入渭水,终达周都镐京’,可见当时船的实用性能及航海技术都已不差。”

海洋爷爷说:“春秋战国时,大国争霸,造船业及航海业迅速发展。《越绝书》称,越迁都由会稽至琅琊,以水兵2800人‘伐松柏以为桴’,沿海北上,气势已然磅礴。至秦,徐福及童男女各3000人,乘楼船入海,寻找不老之药。”

计算机姐姐说:“那楼船之巨,也已不难想象。有了船,从西汉中期前后,海上航线开始从古合浦始发,可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条真正的海上国际贸易航线。三国时期,吴黄龙二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澶洲’,夷洲,今之台湾,澶洲,就是日本岛屿。”恩格斯说:“火和石斧通常已经使人能够制造独木舟。”

科学博士说,1973~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期遗址,遗存物中有六支用整块木板制成的木桨,和一具夹炭黑陶质的独木舟模型,经测定是7000年前的遗物,这证明,中国沿海先民当时已经掌握原始的造船技术。

计算机姐姐说:“《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的航海宝船,长150米,宽60米,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分4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200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千人以上。近代,中国造船业发展迟缓。1865~1866年,清政府相继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建造了“保民”“建威”“平海”等军舰和“江新”“江华”等长江客货船。”

科学博士说:“新中国成立后,船舶工业有了很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期,建成一批沿海客货船、货船和油船。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造船能力提高得很快,陆续建成海洋运输船舶、长江运输船舶、海洋石油开发船舶、海洋调查船舶。除少数特殊船舶外,中国已能设计制造各种军用舰艇和民用船舶。”

小明、小波、小聪、小燕子、梦弟几个在一起争论中国是造船第一大国,还是造船第二大国。

海洋爷爷说:“近年来,中国造船在世界造船市场的份额迅速增加,2008~2009年,中国的造船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有了进一步提高。2008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9.5%、37.7%和35.5%;与2007年同期相比,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提高了6.5%和2.5%;中国造船完工量、手持船舶订单量,连续6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三大造船指标,已经全面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造船大国。”

小燕子问:“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是世界造船第一大国?”海洋爷爷答道:“2009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分别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34.8%、61.6%和38.5%,比2008年底,分别提高了5.3%、23.9%和3%。从年新接船舶订单来说,2009年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从年底手持订单的份额来说,2009年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从年底造船完工量来说,中国2009年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三大造船指标中的两项,都超过了日本。至2016年,华夏已堪称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船舶制造要掌握什么技术?”小聪问。

计算机姐姐沈琳说:“首先要掌握船舶的浮力与总重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船体水线以下所排开水的重量,即为船舶的浮力,并应等于船舶总重量。船的自重等于空船排水量,船的自重加上装到船上的各种载荷的重量的总和(载重量)是变化的,即等于船的总重量。”

科学博士王可说:“其次,还要设计船舶的载重量。船舶载重量包括货物、燃油、润滑油、淡水、食物、人员、行李、备品及供应品等的重量。通常预定设计的载货量与按预定最大航程计算的油、水、食物等的重量之和,称为设计载重量。”

海洋爷爷说:“最后,还要设计船舶达到设计载重量时的排水量,称为‘设计排水量’或‘满载排水量’。船舶主尺度包括总长、设计水线长度、垂线间长、最大船宽、型宽、型深、满载吃水等。钢船主尺度的度量,指量到船壳板内表面的尺寸,称为型宽和型深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