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蓁蓁哼哼唧唧,心中也知道让她爹去说服朱元璋这事儿实在困难,当即就使出拍马屁大法,哄的朱元璋心情舒畅,终于将此事一口应下。
其实说难,也不算太难。
自古以来都有陪都的传统,基于地理位置和军事防御的考虑,另外立一个城市为陪都,作为都城的补充。
互相协调,各有侧重,这样的格局才能让朝廷走的更长远。
“元大都,可以作为陪都。”朱元璋如今觉得,这般便是个极好的办法了。
马蓁蓁却瞪大眼睛:“为什么不让应天做陪都!”
朱元璋:?
他失笑:“这怎么可能。”
马蓁蓁仔细看她爹,见他神情虽淡然却认真坚定,便也知道今天只能道到这儿了。
也行吧,至少暂时,将南北都城的概念种进了她爹的心里。
之后她再慢慢的劝,各种潜移默化的磨着,等她爹认可北平做都城更合适之后,便可以更好的去劝朱元璋了。
此事尚早,可以缓缓图之。
与水泥、炸药一样,有了开始,剩下的便只能是努力和等待了。
吃过晚饭回到天书观后,马蓁蓁喝了药就睡下了。
倒是这一晚,她梦到了曾经的过往。
那是学到明朝时,老师开了一堂小型辩论课,主题便是辩论永乐移都是否正确。
正反两派也好分,直接按籍贯分了南北。
一个班十几个人,辩的风生水起,唾沫横飞间连下课铃声都没听到。
马蓁蓁身为北方人,又享受到了北京为首都的福利,自然力挺朱棣。
而那场辩论最终也没有个结果,便是马蓁蓁她们这一方将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拿出来证明定都南方的弊端,却依然无法解答对方的提问。
开封也可选择,甚至运河路过的济宁,都比北平更合适君王居住。
北平太过靠北,几乎就挨着抵御外敌的长城,又距离富庶的南方太远,财粮运输都很困难。
朱棣迁都燕州,自是带着个人情绪的。
但后来事实证明,迁都对于当时的大明来说,确实是极其正确的选择。
而运输上的困难,完全可以靠相近的天津港来补足。
正好,大明的海运可以发展起来,若诸位帝王都能重视海运,便也不会出现海禁越发严格,最终闭关锁国这样的事情……
或许,到时候,便是大明依旧会灭亡,女真依旧,但也有可能一切都会改变也未可知呢?
马蓁蓁想的远了,呆呆看着屋顶半晌,才深吸一口气,唤出日记系统。
之前那福船的图纸还被她妥帖的收着,那是这个朝代适合海航的船型。
“如果陈友谅不是非死不可就好了。”马蓁蓁嘀咕着,这次在日记上写下的却是。
只是才写了几个字,马蓁蓁就意识到,若要发展海运,第一步还是要定都北平。
否则只南边这么一片地方,除非对外贸易,海运也无甚用处。
而想要对外贸易,还要先打倭寇——明朝倭寇盛行,以至于朱元璋的“海禁”一开始便是为了封闭倭寇的。
禁止民众私下出海交易,便是怕倭寇越发壮大,但后来这海禁的措施被后辈越发曲解,才成了那般封闭的政令。
“还是先写写倭寇吧,这一点打张士诚的时候要注意一些。”
马蓁蓁下了决心,才点改了一句话,青寻便走了进来:“小姐可是醒了?要起床了哦。”
“无垠大师等下要来为小姐检查身体。”青寻温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