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百姓心(2 / 2)

宋士 浮沉的命运 4961 字 1个月前

“官府修路、修渡口、修城里的道路,大家伙儿帮忙修建,无论男女老幼,只要出力,都有一碗饭吃。官府划分土地,原来丢的田又分回来了。三十税一,用银钱缴纳,再无其他赋税,乡亲们自然是求之不得了。”

他指着远处的一份绿地说道:“官府规定,垦荒的土地,前三年免赋税,限每人两亩地。看这长势,今年的收成会不错,应该是能吃上饱饭了。”

老汉的话,得到了周围聚上来的百姓的一致赞同。

“就是就是! 要是没有王相公,命都保不住,那里还有好日子过!”

“能吃饱饭,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张叔夜看了一下周围,不由得问道:“老太公,怎么村里面没有看见什么儿童啊?”

老头终于笑了起来,捋须道:“孩童们都去大名府的官家学堂了,平时吃住都在那里,不用花钱,还管吃住。要我说,这是官府做的最好的一件事情了!”

张叔夜几人面面相觑,都是愁眉紧锁。

这王松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冠冕堂皇,善莫大焉。长此下去,两河百姓只知有王松而不知有朝廷。朝廷颜面无存,民心尽失,又凭什么北上,拿什么和王松争?

再想起江南匪盗不断,各地军阀听调不听宣,朝廷威信全无,着实让人心焦。

张叔夜等人各怀心事,王青却是不高兴了起来。

“老太公,你别忘记了,你种田的耕牛、种子、农具,可都是官府借贷于你的。看你这穿着、家里的情况,应该属于村里的贫困户,借贷应该是免息的吧? 难道说,官府这一点不好吗?”

倔强的老头嘿嘿一笑,竟然不好意思了起来。

“这真是老夫的不是。老夫家里人多,家徒四壁,借贷确实是免息,村里一半的百姓都是如此,另外一半也只有一分的利息,而且都是用钱缴纳,谁再也骗不了我们。”

“免息?”

张叔夜摇了摇头,叹息道:“老太公,你们可真是有幸,碰上了好官。要知道,那江南可是……”

想起江南官府大失民心,以至于民生凋敝,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有些意兴阑珊。

“老太公,你们借贷不用5户或10户联保吗?缴纳田赋时,不担心火耗之害?”

王青给张叔夜简单介绍了一下银行和借贷制度上的完善和监督。张叔夜呆了半晌,不由得摇头道:

“王大官人,若是有百姓实在困苦,缴纳不上来田赋,却该如何?”

王青正色道:“果真是如此,就是官府之责。百姓的赋税由官府承担,百姓还能得到相应的补助。”

“王大官人,舍弟之才,文武兼备,可以说是……”

众人面面相觑,张叔夜“是”了半天,愣是没有说出话来,只觉心头一阵茫然。

这王松如此照顾民意,也不知道对大宋朝廷来说,是好是坏,是利是弊?

“老丈,难道你们一点也不想念大宋朝廷吗?”

尴尬了半天,张叔夜才从嘴里吐出这几个字来。

“大宋朝廷?”

老者摇摇头,看了一眼几人,正色道:

“大宋朝廷,还是不要回来了! 朝廷先是把两河丢了,然后又把淮河以北丢了,从来都没管过百姓的死活,还跑回来干什么?老夫活了一把年纪,什么苦没有受过,可就是不想再有大宋这样的朝廷!

张叔夜等人面色涨红,老头喋喋不休,大声说道,周围的村民也都点头称是,七嘴八舌。

“狗日的朝廷,千万别回来了!”

“青楼天子,江南女人多的是,好好生娃去吧!”

“河北死了多少人,官家是要把人祸害完吗?”

众人喋喋不休,声音渐渐大了起来,一些出格的话也说了出来。

这年头,能活下来的穷苦人,谁没有一本血泪账,家里人死于非命的,不知多少。碰到这样吐槽的机会,谁是你的怒火还能拦住。

“大胆的刁民,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朝廷,还有没有官家?”

曹勋再也忍不住,指着一群百姓,大声呵斥了起来。

“你这厮是哪里的东西,敢在这里喷粪?感情你家里没死人,你爹你娘没被番子祸害?”

“打这狗日的,一看就不是好东西!”

百姓怒火瞬间被点燃,他们气势汹汹,就想扑上前去撕打。

王青摆摆手,后面的卫士赶紧上前,拦住了百姓。

“大家伙都不要生气,这是外地的客商,并不是什么坏人!”

王青看了看脸色苍白的曹勋,上前对百姓们大声说道。

老头也看出来,对方不是一般人,赶紧劝阻后面的乡民,不要轻举妄动。

“各位,你们也不要怪乡亲们。王相公是大英雄,救活百姓无数。要是王相公在河北,老夫还想多活几年,看我的孙子长大成人,传宗接代,过上几天好日子!”

他打量着张叔夜等人,摇了摇头。

“不管你们是什么人,想知道王相公是不是好人,问一下河北的百姓就行。”

张叔夜等人颇感无趣,怏怏不乐,离开了地头。

“这些个狗日的,没几个好东西!”

看着他们垂头丧气而去的背影,百姓里有人没好气地说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