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适时(1 / 2)

宋士 浮沉的命运 4479 字 1个月前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历史上大大有名的?扬州慢?,乃是南宋大家姜夔为了消失的扬州城而悼。

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唐人)称“扬一益二”,扬州第一,益州(成都)第二,可见其盛。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河自南向北,穿过整个扬州城。曾经的扬州城桨声灯影,箫声歌舞,有人声喧哗的街巷与酒肆,也有宁静的禅智寺和竹西路等去处,喧嚣和宁静并存,动静相宜,直若天上人间。

可惜昔日的繁华,已随着经年的战乱,野心家们无知的摧残,一去不返了。

漆黑一片的运河河面上,六艘海船居中,一百多艘战船、舢板船环绕周围,再加上五六十艘载人载物的海舟,铺满了整个运河河面。

一艘艘船只上,载满了持枪执刀、如临大敌的大队军士。众人肃然无声,正在向扬州城悄然而去。

这正是李宝率领的忠义军水师。一路上,众人抓获了不少为非作歹的伪齐军,也已经打听的清清楚楚。

完颜宗弼率部攻占了扬州,自瓜州渡江南去,攻陷了九江、潭州、以及江宁府。江宁府府尹吕颐浩南逃,同知陈邦光、户部尚书李棁迎降,通判杨邦乂不屈被杀。

“王渊等人聚敛钱财,搜刮民脂民膏,民怨沸腾。那些溃兵四处逃散,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天下哪有我们百姓的活路啊!”

运河边无数的难民,看到忠义军士卒们到达,纷纷跪在地上,哭诉心中的委屈。

“兄弟们的口粮减为一半,其它的都分给百姓。告诉他们,若是想活命,沿着运河北上,到汴梁城或两河之地。”

船上的粮食也有限,对于岸边几十万计的灾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都统,那咱们的口粮咋办?”

“到哪里还抢不来点粮食,无论是大宋朝廷,还是番子,到时候抢了再说!”

原本海军可以绕扬州城而去,顺涟水军而下,直到海上,这是最稳妥的方法。但眼看着金人在江淮之地烧杀抢掠,为非作歹,若是不能痛击金人,众人心里实在不甘。

五六千之精兵强将,火炮几百门,弹药充足,上百艘船只,难道只是绕道而行,走个过场?

按照金人一贯的做法,只怕要焚烧扬州城,带上掠夺之物离开了。

况且,即便直接走海路,万一在海上碰上金人海军,还不是要厮杀一场。

“兄弟们,金人不在扬州城还罢,若是让咱们碰上了,一定要让这些贼子尝尝忠义军水师的厉害!”

李宝军令下达,

“将军尽可放心! 只要这些狗贼还在扬州城,小的就是丢掉了这条性命,也要让这些贼子知道善恶有报的道理!”

李达不由得握紧了拳头,斩钉截铁地回道。

“让弟兄们都提起精神! 番子能偷袭扬州城,咱们也给他们来一次。”

李宝眼神里的狰狞隐隐浮现。王松让他南下,可不是当缩头乌龟。

夜色朦胧,静悄悄的运河上静寂的可怕。即便是寒日深夜,运河上还是腥臭难闻,尸臭味四处蔓延,也不知金兵南下,运河两岸有多少宋人百姓遭了毒手。

除了小船不时碰到各种杂物和尸体,两岸笼罩在一片夜色中,黑漆漆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上百艘战船正在静悄悄逆流而上,除了船桨拨水的声音,以及旷野中偶尔传来的野狗叫声,没有任何的人嘶马叫,天地间一片死寂。

河水哗哗,众人聚精会神,不知不觉过了高邮军,扬州城就在前面。敌况不明,为了防止打草惊蛇,船夫们划着船桨,尽量避免发出大声。每艘船上只是亮起了一盏灯火,作为引路之用。

李宝和一众部下站在船头,扒着船舷,注视着前方。这些海舟都是颇为高大,数十人站在甲板上,周围还是显得特别空旷。

“扬州、扬子桥、瓜州、润州,泰州、通州……”

借着船上微弱的灯光,李宝打量着眼前的一份行军路线地图,眉头紧锁。

这份行军路线图,早已在他脑海中滚瓜烂熟。此刻这样思量,只是在寻找着最佳的行进路线。

“石港场,金砂场,丰利场,还有利丰监……,

如此看来,通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利用南北两座海港,南方就是通州静海,北方就是胶西湾,到时海上南北,还不是任由海军纵横!”

想到以后可能的诸般辉煌,李宝的头上汗水涔涔而出,就连手心也冒出汗来。

淮盐之利,利于天下!

对只知道劫掠的女真人来说,他们目前还顾不上这块肥肉。若是让他们缓过神来,在一群辽地汉臣的“精心”指点和挑拨下,金人一定会再度南下,攻占两淮这赋税重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