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人心(2 / 2)

宋士 浮沉的命运 4550 字 1个月前

北上太原的一众群臣之中,张叔夜和秦桧随君南下,张俊担任了南京应天府留守。王松若真是寻仇,他和张俊只怕是难逃。

王松部下,穷凶极恶之徒数不胜数,这些人连女真人都不放在眼里,又岂会在乎他小小一个通判。

上万大军惨死,王松阵亡,成了他心头去不掉的一块重石,尽管他只是帮凶,而非主谋。

宗泽看李若水黯然不语,轻声说道,打破了尴尬。

“听说张学士为大殿下祝寿,回朝以后,深居简出,整个人很是颓废。他也没有料到,因为一念之差,而酿成了如此大的过错。事情已经发生,就不必再提了。”

他虽然也是为王松战死暗自不平,但这件事情毕竟事出有因。上到君王,下至杜雄、折可求,人人都有责任。至于其中是否有人推波助澜,就不得而知了。

“只是可惜了上万战死的将士,那都是我大宋的精锐。若是增援到达,火器充足,又怎会有今日南下迁都之狼狈。”

宗颖微微摇了摇头,满脸都是痛惜之色。

“河东、河北诸将如何,太原城、大名府,这几处的情形如何?”

宗泽转了话风,提到了众人最担心的两河的割地问题上来。

几人算是朝中少有的忠义志士,倒都是希望两河这些重镇,将士们可以抗旨固守。东京城一马平川,没有了两河这些重镇在前面支撑,旦夕之间,就会陷入女真人的重围。

“河东宣抚副使张俊领兵南下,驻守南京。太原城的张宪、牛皋等人,和完颜宗瀚的西路军大战数场,完颜宗瀚已经退兵忻州。金兵因隆德府的忠义军固守,暂时无法南下,河东战局暂时胶着。”

李若水是前太原知府,河东的战事,他自然是了如指掌。

“至于河北之地,岳飞近日会率部南下,协助宗老相公守护东京城。河北宣抚副使张浚,则会领兵去陕西,以固侧翼。大名府割让给金人之后,这二人很快就会南下。”

宗泽点了点头。朝廷下旨南迁,割让两河之地,纵然岳飞和张浚不愿撤兵,只怕也会遵照朝廷旨意南下。

张浚则是先要去江南,如果没有什么变动,便会去陕西,节制各路西军,以免一盘散沙,被金人一击而溃。

只是,如此一来,就可怜了大名府城中三四十万的宋人百姓了。也不知道女真人入城以后,会是怎样的一副情景。

两河虽然奉旨南下的官员不少,但选择留守抗金的也不在少数。就如固守时间最长的中山府,军民一心,如今也没有沦陷。

最为众人担忧的,就是两河抗金各军似乎都是孤军奋战,没有一个有声望又知兵的人出来挑大梁,时间长了,难免会被金人一一歼灭。

国事艰难,朝廷孱弱,天灾人祸,盗匪四起,百姓民不聊生。想到个中缘由,众人都是眉头紧锁,忧上心头。

“赵府尹,听说神武军的都统制李彦仙辞去了官职,离开了东京城,你可知道去了哪里?”

李若水似笑非笑,目光又放在了赵鼎身上。

“这个在下倒是略知一二。”

赵鼎也不掩饰,打开了话匣子。双方在大理寺狱中狱外厮杀,各自心知肚明,张横二人遁去,此事也不了了之。

“陛下已下令释放忠义军的张横、王伦二人,谁知有人胆大包天,竟然暗中要截杀二人。大理寺的牢房,竟然成了杀戮场,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李若水脸上一红。张横、王伦二人下狱,自己也参与其中,小小添了一把火。

“幸好在下暗中提防,才没有出大事。张横二人出狱后,和李彦仙一起,一同去了河北,小女也和几人一起同行。算起来,他们几人应该在河北抗金杀敌了。”

众人都是纷纷摇头,谁也没有打破砂锅。这些卑鄙之事,背后都是有皇亲国戚、相公执宰的影子,即便知道了是谁,也只能不了了之。

“只是可怜了大殿下! ”

李若水心生一丝凄凉。赵桓对他不错,屡委以重任。如今赵桓形同软禁,他却是无能为力,甚至不能说几句公道之语。

“李彦仙一走,神武军军中的将领走了两三百人。这些人都是忠义军的旧部,是不是和其一起,不言而喻。”

宗泽心头一惊,赶紧岔开了话题。王松是死是活,恐怕很快就有分晓。

本来朝廷南迁,已经带了不少将领,李彦仙这一下釜底抽薪,带走的都是中层骨干将领,东京城的防守,可是要伤脑筋了。

宗泽思索片刻,对旁边的儿子说道:

“宗颖,朝廷南迁,东京城人心惶惶,军心不稳。你再催一下岳飞和张浚,让他们克日南下,不得有误。”

赵鼎眉头紧皱,心中忐忑不安。

两河如今有王松在,太原、大名府,各处都是他的老部下,有了王松,两河的抗金大业就还有希望。

自己得提醒一下女儿,大名府北国屏障,与其落在女真人手里,不如交给忠义军,交给王松。

大堂中人各怀心事,人人都是面色凝重。

朝廷南迁,留下他们这些挡箭牌,众人都是心有戚戚。

天子昏庸无道,臣子寡廉鲜耻,将士懈怠不堪,难道说,这大宋就如这西沉的落日,真的没有了将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