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的故事。”老妇人如此说。
楚苟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在间芬芳的房间,回到了客房睡了一晚。
第二天继续赶路,站在小道上,回望这间孤零零的房子,静静地伫立在荒凉的野外。熹微的晨光照耀在房顶,有一种难言的和谐,好像它本就该如此孤独且自洽。
再走了一上午,两人抵达到了一座山脚下
山麓处有一个小小的电子显示屏:山之城从此处进入。
两人就沿着山上的石梯,一级一级往上攀登。这座山并不高,甚至有点矮,坡度也缓,石梯的规模一开始是阔大的,平整的,登上去非常轻松;走到半山腰,出现岔路口,有个木栈道,环绕着山腰一周,通过这个栈道,可以充分观览山周围的美景;还有一个岔路口是通向一个小石梯的,这条道特意设计得窄而险,不像之前的阶梯那般,慢慢地环绕着山周向上,而是陡然垂直地通往山顶,两边的树木葱郁繁茂,枝桠低垂,几乎能触到人的头顶。
清风、翠微、晴空,这一切让两人的心情非常愉快,楚苟也忘记了昨天的老妇人带给他的奇异的苍凉的感受了。
诗人提议说,“我们走这条陡的路吧,也许会快一点。”
楚苟同意。
这座山的僻静处,也有几栋小房子。墙皮上都生了绿油油的青苔,爬山虎妖娆地缠绕其上。
两人走过一栋小房子,忽然诗人欣喜地叫,“快看!这边有一只小蜗牛!”
楚苟定睛一看,果然,诗人的脚下有一只缓慢蠕动爬行的小生物,尾巴后面拖着一道透明的液体痕迹。
“这个叫蜗牛吗?我之前经常见到,却是不知道它的名字。”楚苟说。
“现在很多生物的名字都失传了。你不知道也正常。”诗人掏出一个小仪器,摆弄了一下,就将这只小蜗牛的影像记录了下来。
诗人用一种迷信的口吻说,今日见到了蜗牛,真是一个好兆头,想必之后一定很顺利。
两人很快翻过了这座山,却没有见到任何城镇。
山之后仍是山丘。两人在一天内一口气翻了三座小山,除了青翠欲滴的草木和连绵的山峦外,什么都没看到。
两人累了。在山林间掬起大捧的清水喝了起来。
楚苟抱怨说,“山之城真的在这里?难道我们走错了?”
诗人也很困惑,“可是山脚下明明写着这里是入口的呀。”
这些山弯弯绕绕,连绵不绝,就像是一个迷宫。他们兜兜转转在这里寻找一个入口,寻找一座城市。可是是什么样的城市才被叫做山之城呢?在楚苟的想象里,它应该是被群山环绕的,宁静的,慢节奏的优雅的,住在里面的人们都是懂得生活的。诗人呢,他觉得这是一个完美的颐养天年的地方——这是他毕生追求的地方。诗人已经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唯一欠缺的,就是他想要的生活了。可是诗人永远在追寻,他去过很多的地方,见过很多的城市,这些不同的城镇与不同城镇上形形色色的人,也曾给他带来片刻安宁的慰藉,但是他害怕变化,害怕宁静被打破,所以他想寻找这样一座城:像湖泊一样的,沉静的,不会产生狂风巨浪,只有微风袭来时荡起的淡淡的涟漪。这是他心中对于永恒的定义。他的心情早已疲惫,在年轻的外表下,总有一双忧郁的沧桑的眼睛。只有有故事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眼睛,不经意间的流露才是真实的内心。
而这么多弯绕,已经让诗人倦怠了。他只想要休息,随便躺在一片平坦的草皮上,不管白天黑夜,静静地合上眼。
楚苟来到这里,却并不像诗人那样充满向往。与其说是他自己选择的目的地,不如说是他陪诗人来的。如果这里有他想要找寻的答案,那最好不过,如果没有,便观览一番,离开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