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惜别之后,大队人马就启程了。杨氏泪眼婆娑地送走了女儿,一连好几天,槐香院里都弥漫着压仰、低沉的气氛。杨氏又有了故态复萌的趋势。
妙如作为高危人群,躲在自己的西厢房里,不敢随便冒头,也不好轻易出来。钟澄见女儿这样,干脆就打发她上山,到寺庙里去住上一段时间。
其实是他发现,自女儿能看书后,他能教的书本知识,越来越少了。他也看得出来,每次在讲授时,女儿都是在敷衍他。被提问发难时,妙如都能轻松地回答出来。这样的学生,让当先生的很没成就感。到后来,干脆也不教那些四书五经和诗词歌赋了。开始教一些修身养性的技艺。在琴棋书画上,女儿倒是学得挺认真,进步也挺大的。
钟澄想了想,觉得上山住着,更利于女儿身心健康。多学些医理知识,对她今后的身体只有好处。妙如当然是乐意的,收拾好了行李,她都不用人送,带着秦妈妈和织云,第二天就上了山。
可惜这次,并没有如她所愿,在山上长住。第二个月才刚开始,钟澄就派人接她下山了。
原来是她亲娘舅来了,要带她回泗州为娘亲扫墓,并参加生母的移棺仪式。作为亲生女儿,她将主持接灵事宜。
突然冒出个娘舅来,妙如很是意外。之前也没人跟她提起
过,连亲娘也是最近才浮出水面的。
见到舅舅本人时,妙如才感觉到,血缘关系间遗传基因有多强悍。这舅舅居然跟小妙如这副长相,有几分相似,也验证一句俗话——外甥多像舅。
听了父亲跟他的对话,妙如才了解到,三个月前,父亲就写了信给舅舅。请他帮忙带着妙如,把她生母的棺椁从泗州接运回来。
原来当初,在家乡泗州遭到百年难遇的洪水时,林大舅陪着舅母杜氏,碰巧回了扬州娘家探亲。待他们返回家乡时,家院已被冲毁,姐姐一家人也不知所踪。等到钟澄返乡寻亲时,郎舅俩才联系上。接下来他也帮着找了半年,就是没寻见姐姐和亲家母。后来钟母祖孙俩被人送回时,给他带回来的,却是姐姐的死讯和一副灵柩。
在小舅子的坚持下,钟澄把妻子林氏的棺椁与她父母葬在了一起。随后,钟家三口就启程去了京城。钟澄在彭泽县和杭州府就任时,就托了小舅子照顾着妻子的墓地。两人约好,等到合适的时机,将林氏的坟冢迁入钟氏祖坟。
此次前来,正是钟澄见女儿的守孝期满,按照原来约定,由小舅子来接妙如回乡捧灵的。早日把发妻的遗骨,运回钟氏祖坟安葬,是一直悬在他心头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