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上ad开始--
阿拉伯人能在公元七世纪崛起,倒也不是偶然,相比周遭的国家,阿拉伯人有着巨大的优势。复制址访问hp:
首先,伊斯兰的崛起统一了沙漠中所有部族的思想,为大规模扩张提供了条件,沙漠中锻炼出来的阿拉伯战士远比争霸了四百多年的波斯,拜占庭帝国疲惫的战士意志坚韧,战斗顽强。
尤其阿拉伯人是半游牧,半绿洲定居的,沙漠绿洲中的农业提供了比一般游牧民族更后世的殷实供应,游牧的贝都因战士兼容一切游牧民族的优势,机动性,全民皆兵,一年的绝大部分时间可以投入战争。
如此优势下,庞大而士气低落的波斯大军,精悍却缺乏机动性东罗马军团崩溃在阿拉伯人刀兵之下,便也不稀奇了。
不过,如此优势下阿拉伯人还是没超脱生产力的束缚,再机动,一年还是有几个月需要投入生产储备物资。大闽生产储备时候阿拉伯人进攻了,现在侯赛因需要准备过冬之际,也轮到大闽进攻了!
比一般游牧民族,大闽同样有着巨大优势,闽国有着二十余万常备军,这是彻底脱离了生产,完全以杀人为职业的精锐大军,照比阿拉伯人,闽军更加具有自由性,不被生产所束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以说兵部命令下随时可以投入战争。
也学习游牧民族主动出击,以闽军中最善于奔袭的将军苏定方为主将,几万闽军骑兵有如狼群那样在侯赛因的心腹之地叙利亚发起了全面破袭战,短短几天之内,侯赛因的千里江山内就是狼烟四起。
战争上李捷还真称得上姑苏慕容复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你怎么打过来,老子就以同样方法打回去!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上半年大闽辖地战火连天,叙利亚安享太平,下半年彻底反了过来,侯赛因被闽军无孔不入的袭击以及境内各教派爆发出的矛盾而闹得焦头烂额时候,泰西封开始展现出了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来。
华夏的科举考试制度虽然从创立开始就饱受诟病,但其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一千多年,自然有着其独到之处,虽说科举考试完结于清末,可就算李捷所处的后世公务员考试何尝不是科举的一种延续。
每年数以百万计公务员应试生,有的已经考了十多年,各种培训班期期人满为患,就可以看得出华夏人做官的热情。
随着李捷走出去的每一步,这种做官的热情也带到了每一个地方,毕竟朝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是绝大部分人的梦想,以往大闽没有涉及到的地方,官员首领完全被贵族之家所垄断,大闽到来后,却给每个人一个机会。
毕竟不管出身如何,努力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科举还有一个好处,化被动为主动推动唐化,你想做官?好!学《论语》吧!你想保持你们家族显赫的地位?行!读《大学》吧!大闽统治天下的驱使已经不可阻挡,为了在新朝有个好的位置,无数所占领地的精英分子皓首穷经的投入了华夏典籍中。
上行下效,上层永远引领着社会风潮,天竺波斯的精英们狂热的学习着汉学,下层民众自然是以说唐语,穿唐衣为时尚。
月份,正值秋闱,尽管被战争打断了几个月,从春季就开始在各地县学,府学拼杀晋级的士子精英们依旧如同过江之鲫,涌入泰西封,一时间各个旅社,酒肆人满为患,驿馆甚至不得不两个人拥挤在一间房间。
大唐的科举特点,不光是科考行卷决胜负,名望以及贵家达官的举荐亦是同等重要,要出名怎么办?一种方法是投墨,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发传单一样挨个府邸投过去,总有哪个大人说不定会欣赏自己的,在一个就是斗酒作诗,这个时代诗歌盛行,一首好诗的作者,就跟后世某某歌手某某明星一样受欢迎,泰西封的大街小巷,酒馆茶楼中,酒而歌,一面欣赏着阿拉伯异域乐舞,一面吟诗作对的士子亦是比比皆是。
士子的到来给泰西封带来一股高考产业来,民好文风,百姓富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倒是在泰西封展现的淋漓尽致。
不光是科举在即,还有一件盛事,同样吸引了大江南北的各路豪杰,大闽四年一次的无遮大会,这一次在泰西封召开了,而且头一次,将《古兰经》翻译成汉文的伊斯兰教各大伊玛目也要参加。
无遮大会可不是什么也不穿,白日暄yn的大会,所谓无遮,是指去除各教派之间的成见,不同信仰之人平等的坐在一起辩驳经纶道理,这原本是印度高僧们的论经大会,对于解决各教派矛盾,非暴力化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