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太子,这段时间也积累了不少,呼啦啦一大票红袍大臣跪倒在地,声势倒也不比讨伐李捷的差多少,文臣自己咬成了一团,武将们居然也不甘示弱,程知节那厮第一个吹嘘起来要他去如何如何,然后就是不服气的薛万彻李道宗,一时间朝堂文武乱成了一团。
不过,事情总是两面看,帮李捷说话的不见得是好意,讨伐他的也不见得是敌人,一大群讨伐李捷的多时棉纺织行会成员,如今他们可是尝到了没有制约内耗的苦头,大唐关中本位,就算贬爵成了郡王,回了长安也是好事,只有李捷有足够威望镇住整个行会。
相反,可直到自己这个有能力的哥哥对自己有多愤怒,李治宁愿棉纺织行会烂在自己手里,也决计不会把他它还给李捷,自然不希望他回来了。
唯一的问题,三堆人打起了罗圈架,一个令李世民满意的答案没有,脸色越来越黑,终于,李世民暴怒的猛地一拍桌子怒吼道:“够了!”
对着突然鸦雀无声的群臣,李世民简直毫无皇帝形象的蹦起来挥着袖子乱嚷着:“朕如今要知道该如何应对,不是追究何人责任?什么事都要等平叛后再说!现在给朕拿出个章程来,从何处派援军去闽地!”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在朝堂上,这一回,每一个敢乱说的。
和三天两头哭诉的辽王李泰不同,李捷是什么样狠人就算文臣也没有不清楚的,驻骅山一战那么危机的血战都让他咬牙撑下来了,如今闽地告急,只能说是危及到了一定程度,不然闽王也不会多事。
偏偏,江南空虚,偌大一个大唐帝国,重兵基本上不是布置在关中,就是分散在五原,云中道,辽东,乃至安西偌大的边境线上,因为历史原因,不论是江南道还是岭南道都空虚无比,帝国如此布置也是有原因的,毕竟超过七成大唐居民全都生活在北地关中。
哪怕历史上,大唐在南方都没什么突出表现,甚至还有被南诏打到成都的难堪,闽王李捷的五原军还是贞观朝唯一一次向南方派兵,附近真没有足够的兵力可用。
朝廷八层需要从北地调兵,谁说话,可能就被发配到那蛮荒边地之处,谁愿意去啊?面面相觑中,偌大的朝堂竟然没一个人说话。
眼看着李世民脸色越来越黑,最后还是长孙无忌咬了咬牙站出来出列朝班,举着笏板站了出来,弯腰拱手启奏道:“启禀陛下,如今当务之急是救援闽南,闽地若乱,扬州无险可守,蛮夷叛军甚至可以一路打到建邺,震动整个南部边境。”
“不过闽地路途遥远,募兵前往,估计救之不及,更何况闽王身为良帅,再派大将去,反倒有可能分散力量,老臣认为,当于闽王全权,与他在附近州府募兵之权,这样凭借闽王之才,闽国的兵力,也可以把叛乱拖在闽国境内。”
这话倒是在理,关键是不用自己去,顿时一大群大臣都跟着站了出来,不少刚刚还声讨李捷的忠臣也不例外,一片应和声,李世民也禁不住低头思考起来。
长孙无忌还忽略了一点,募兵需要拿钱,让闽王自行募兵的话就不用朝廷拿钱了,就算李捷把人都变成私兵也不在乎,闽地距离长安太远太远,几次重大的政治变革都在关中,没看隋炀帝在建邺坐拥二十万骁果雄兵都没打回来吗?威胁可太小太小了。
大唐的政略思想敢于放权,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创造了大唐辽阔无比的疆域,另一方面也遗留下了藩镇之祸,不过至少现在,这种弊端还没显露出来,所以沉吟片刻后,李世民还是点了点头。
“中书省草拟诏书,封闽王李捷为岭南道行军大总管,可自行在附近州府自行募兵,平定叛乱,朝廷予以全权。”
这事一了,不少大臣都是松了口气,有的怅惘,有的则是在侥幸,不过这时候长孙无忌又是说话了。
“陛下,这是一份方面,另一方面叛贼势大,依照去岁高州总管进表,闽地至少有蛮夷十余万户,十多万叛军恐怕闽王目前手中兵力还是力有不殆,还是需要关中组织援军南下,不需要多,三千左右即可,人少轻便方能赶得及帮助闽王渡过难关。”
“闽王骁勇善战,援军应该不用了吧?”冤家路窄的光禄卿王琰扭身转了出来,长孙无忌立马阴笑着回过了头问道:“如果闽地意外,王大人负责?”
这责任可背不起,屁都没敢放一个,王琰灰溜溜回了朝班。龙座上,李世民也是再一次满意的点了点头,大声喝问着:“诸位卿家何人愿意带兵南下啊?”
又是沉默,沉默了许久,就在李世民要不耐烦点将时候,一个响亮的声音大步流星从朝堂中走了出来:“微臣愿往!”
眼看着房遗爱严肃郑重的模样,老司空房玄龄差点儿没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