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杰经常带着敬畏之心,望着对岸一条河之隔的深圳。这个新兴的城市,快速的发展着,三天一层楼、深圳速度,开始不断的上演。这种效率和速度,大约是在70年代的香港可以找到。
从81年香港陷入了经济危机之后,本地的失业率高企,首次出现了大量的香港青年去深圳找工作的现象。
深圳需要工程师、需要对于建设高楼大厦精通的熟练工人、需要会开汽车的运输司机、需要对能够从香港招商引资的金融人才.....
各种各项的招聘广告在香港打起——去深圳吧!
一名香港的出租司机,毅然辞掉了月薪1000港元的职位,去了深圳当一名货车司机,深圳很少有人会开车,香港司机在深圳运输建筑材料,一个月居然能赚三四千人民币。
一名香港小商店的店主,因为经营亏本,关掉了商店,带着5万块钱,去深圳与特区政府合资成立了工厂。土地、厂房廉价的不可思议,几万块钱港币作为外汇券,兑换成了服装厂的机器,招揽了几十名工人,从香港进布料、针线,加工完成后,通过香港的外贸公司,销售到全球各地,居然迅速的成为百万富翁。
这些的神话一般的去深圳创业的故事,在香港其实已经越来越多。
香港的资本,越来越发现,勃勃生机的深圳,似乎是解决香港目前经济困难的一个有效手段.......
连李嘉诚和包玉刚,也是频繁的去深圳等地,寻找投资的机会。
事实上,张少杰也是一直有到深圳进行投资的想法。万科、深发展、平安保险公司,其实,张少杰都是非常有投资兴趣的.......
正在张少杰遥望深圳,浮想联翩。
12月尾张少杰的忘年交巴金老先生却是再次来到了香港。巴金这一次来,除了是以他个人身份,来香港结算他几部电视剧的酬劳,还有一些出版的稿酬。
除了到香港结算稿酬之外,巴金还带着一些在深圳特区工作的同志。
“这是袁庚同志,深圳蛇口工业区主任!”巴金指着一位精瘦的老者笑道。
“袁先生好,您的大名我听说过!”张少杰笑了笑。
袁庚愕然;“我这样名不经传的人物,名声也传到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