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家伙有这么喜欢这篇小说吗?”森哲太郎百思不得其解,随手点开了好几个帖子。
【不愧是“天下一品”的新作啊!北川老师的功底完全不输有马老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书里对日常生活的描写非常细致动人,我从来没想过沉重题材也可以用这种背景来写!三线并进的写作手法,好像在纯文学小说里都非常少见吧?】
【说实话,本来我是冲着北川老师的名头买的《文艺》,我对这类沉重题材实在不感兴趣。
但出乎意料的是,书里的剧情一点都不无聊,还让我学到了不少冷知识。
譬如诺门坎战役,原来我们曾经还在那里发生过战争吗?我不记得历史课本上有提及吧?】
【楼上高中时期肯定没好好读历史教材,历史A第455页,提到过这么一句,不信自己去翻。】
森哲太郎大致浏览了下那些帖子,发现网民读者们基本都把目光聚焦在了他认为最枯燥的历史线上。
而且战争历史是《奇鸟行状录》和《缅甸的竖琴》同时涉及的部分,虽然前者写的是诺门坎战役,后者主场景在缅甸战场,但交集点还是不少。
有了对照,两波书迷们很快就从讨论小说内容演化为互相拉踩,谁也不服气谁。
而在一大半的互喷帖子里,北川粉们攻击有马粉们的有力武器则是北川老师对历史更为考究,对反战题材研究更透彻。
对方钟爱的有马赖义,按照“作者谈”里的说法,有故意引导国民反战败,向伪反战题材靠拢的意思。
这顶大帽子一扣下来,有马赖义的书迷们顿感不妙,他们是很喜欢有马老师的作品,可也接受不了自家偶像干这种恶心人的事。
因此论坛骂战逐渐升级为历史真相探究和反战文学的内核究竟是什么上。
议论话题到了这一层面,其实就和时政搭边了。
难怪《奇鸟行状录》的相关话题能霸屏整个雅虎日本。
森哲太郎看的津津有味,这年头网络骂战还非常古老,没有那种只会喷人的祖安人。
大家争论不休起来,都想靠实力说服对方,然后就不停挖掘资料,寻找对方的破绽。
这种骂战帖子看久了,还真能让人学到点干货。
看着看着,森哲太郎灵光一现,终于知道自己的新文学评论稿要写什么了!
如今互联网上议论最多的点,就是有马赖义的《缅甸的竖琴》到底是反战文学,还是伪反战文学。
以及《奇鸟行状录》和它,究竟谁更好看?
后面这个问题,因为两篇小说刚开始连载,所以无法下定论。
前面这个问题,已经渐渐有讨论结果了。
说起来也挺好笑。
北川迷们不怎么了解有马赖义和《缅甸的竖琴》,他们一心一意扑在北川老师身上,也不想花时间看竞争对手的文。
如此一来,北川迷们还真没找到什么实质性的证据,只能反复用北川老师的“作者谈”来拉扯。
但有马迷们受不了“污蔑”啊。
他们联合起来,按照北川秀对反战和伪反战以及反战败这三种文学的定义,逐字逐句,给《缅甸的竖琴》做切片化分析。
然后搞笑的一幕出现了。
做着做着,他们愕然发现自己成了亲手把偶像推向绞刑架的刽子手!因为有马赖义的初衷就是用那套思维给读者洗脑。
但现在的社会和环境,以及国际舆论都不适合当初鼓吹的那一套东西了。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反战中夹带私货的写法,潜移默化读者的思维。
这恰恰和北川秀说的一模一样。
自家粉丝为了自证清白,做了一大堆切片分析,然后做着做着,发现自己的屁股真的不干净。
这就和吃饭吃着吃着吃到老鼠屎一样恶心。
有马迷们沉默了。
北川迷们狂欢了。
森哲太郎也有了最好的素材。
《有马赖义——身为“天下一品”却公然撰写伪反战小说,为战争洗地,他配和北川老师齐名吗?》
这个标题的冲击力绝对够。
不过他写完标题就犹豫了。
他以前为了北川老师公开炮轰过讲谈社、文艺春秋、石原慎太郎,甚至还有学士院院士市古贞次。
可这些人的地位,都远不如有马赖义。
文学评论稿这么写,也不知道有没有报纸杂志敢要。
而且真这么写了,他等于彻底绑死北川老师。
万一,北川老师失败了。
那他也要跟着万劫不复,跌落尘埃。
只要不走出这一步,他还有回转的余地。
可.他又看了眼还在不断增加的帖子数量。
他记得河出书房的斋藤玲奈副总编曾在近期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未来的文学评论界可能要朝着互联网而去。
现行的文学评论界会因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等被垄断,不能正确发声,而渐渐被读者们所摒弃。
他的衣食父母不是那些高高在上者,而是这些在网络上互喷的家伙们。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北川老师这次我要把命押你身上了啊,《文艺》的首刷日一定不要和《文学界》差太多啊!”
森哲太郎想着《文学界》首刷日14.2万册的恐怖历史记录,一咬牙,毅然敲击键盘,决定跟着北川秀殊死一搏!(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