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霸先问道:“那侯景许下什么条件?”
可先说道:“其实也很简单,侯景承诺会不设羁縻,不再和以前那样征缗,而是按照土地和人口收税,和汉人一视同仁。”
听到这里,陈霸先暗道糟糕!
他是经历过广州俚人叛乱的,而俚人叛乱的主要原因,就是地方官员随意向当地的俚人部族征缗,最后引起了整个广州地区的俚人联合起来,杀了南梁委任的州县官员造反。
征缗,原本是一种羁縻的政策,就是官府向这些羁縻地区的异族部落,象征性的征收一些特产,从而保持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在这项制度早期的时候,征缗都是征收一些不值钱的东西,比如海边的部落征收一些渔获和贝类,山里的部落征收一些兽皮,总体原则就是意思意思就行了,也不指望这些税收有多少用,有时候朝廷甚至都不愿意将这些“特产”运送到国都,交给地方官府发一发福利就行了。
但是任何制度,如果缺乏监管,都会在执行的过程中变形。
原本只是羁縻的象征性税收,却在地方官员的贪婪无度中,成了地方官员盘剥这些异族部落的手段。
征缗的要求一再提高,征收的特产也越来越贵重。
比如以前那些只要征收渔获的部落,渐渐变成了需要上供珍珠。
而那些无法完成征缗的部落,又因为南梁繁荣的蓄奴贸易,成了当地官员攻伐的对象。
战败的部落会被宣布为叛乱,将他们的族人卖给奴隶贩子,成为南梁贵族庄园里没日没夜劳作的农奴。
这让南梁这些年岭南地区的汉俚矛盾越来越大。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益州。
对于很多僚人来说,和汉人一同纳税,这不是加税,反而是一种减税。
而且实际上,这年头的田税和丁税并不算重,最重要的是国家的税收是一项严肃的政策,是由不得地方上的官员胡乱搞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地方官员利用特殊税收政策盘剥僚人。
陈霸先干笑着说道:
“那周围的部族反响如何?”
南平僚的族长可先笑着说道:
“有些人还是动心的,不过萧都督对我南平僚不薄,我们还是想要报答都督的。”
陈霸先和这些僚人接触很多,其中大部分还都是比较淳朴的。
只有这个可先,算是僚人中野心勃勃的,南平僚这些年来,也在萧纪眼皮底下征服了五个僚人部落,逼迫他们称臣纳贡,野心昭然若揭。
但是陈霸先也只能叹气,南平僚是巴郡周围最大的部族,据说有藤甲兵三千,就算是这个数字有水分,大山之中是他们的主场,这些僚人是天生的山地步兵,汉人的军队很难在山上击败他们。
而他们占据山涧,随时可以下山攻打官军。
按照镇守白帝城王僧辩的说法,不求这些僚人能够给侯景的军队造成多大的杀伤,只求他们能够拖住侯景的军队,给他的后勤运输造成麻烦,等到明年南梁朝廷增兵白帝城,就可以反攻入蜀了。
陈霸先继续和可先说道:
“洞主,北人无信,你也知道萧都督入蜀后一向说到做到,这一次还请洞主讨伐那些叛向北人的部族。”
可先看了一眼陈霸先说道:
“你们汉人有一句话,‘名不正言不顺’,我们南平僚以什么名义去讨伐那些叛乱的部族啊?”
陈霸先心中暗骂,看来这个可先洞主早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是要得到南梁朝廷的册封才肯动手。
陈霸先心中忧虑,但想到自己的任务,只能低声下气的说道:
“洞主,这些都好商量。”——杨甲带着部队,正在山中前进。
从侯景麾下的小兵,经过入蜀战争提拔为校尉,杨甲算是军中一个传奇了。
但是这功劳是他两次先登换来的,士兵们只有敬佩的份儿。
作为新晋的校尉,杨甲的营只有五百人,而骨干老兵更是只有三百人,距离满编营一千人缺额严重。
虽然侯景给他指标自己去招人,但是杨甲却有自己的看法,见识过精兵的他,明白兵贵精不在多的道理,并不盲目的扩充兵员,而是尽心挑选合格的士兵。
杨甲被分配到了巴郡附近,负责清扫附近叛乱的撩人部族。
抵达巴郡不久,他就听说了南平僚的消息,亲自带着手下上山,侦查南平僚的情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