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高欢的决心(4k)(1 / 2)

第131章高欢的决心(4k)

狂风大作,风尘扬起。

高欢等人被尘土笼罩,在大自然面前人力的作用是如此微小。

高欢发现自己押上了一切之后,最后却被一场北境常见的狂风给救了。

而随着这阵风尘扬起,贺拔允也抓住了机会,带领部众从飞扬的尘土中杀出,冲向了柔然人的营地。

武川精锐的战斗力,迅速打惨了眼前这部柔然军队,而如此迅猛的打崩了一部,也让高欢预料中的雪崩发生了。

逃窜的柔然人开始释放谣言,扬起的烟尘又让围城的其他柔然军队看不清虚实,一部柔然人被迅速打崩,又让其他柔然人产生了恐惧。

六镇主力抵达武川,平城援军抵达,甚至北魏北征大军抵达武川的谣言传播开,紧接着就有柔然军队开始撤退。

而当一部柔然军队开始撤退的时候,就引发了连锁反应,包围武川镇的柔然人都开始了撤退。

这时候联军的问题就放大了,在打顺风的时候,联军还能团结一致,在打逆风的时候,就是保全自己的实力,跑的比谁都快。

十八路诸侯打董卓的时候,还是有袁绍这个盟主的情况下,也被董卓打的进不了洛阳。

如今柔然联军连个袁绍这样的盟主也选不出来,就算有几个不想退的,看到其他人都跑了,也只能命令部众撤退。

而骑兵这种部队,一旦开始撤退,就等于放飞了全部飞机的航母,完全没有了攻击力,成为了战场上的活靶子。

贺拔允立刻命令手下开始追击柔然人,高欢和侯景也解下了马后面的扫帚,加入到追击的大军中。

这一日,贺拔允奔袭百里,追亡逐北!

围困武川城的一万多柔然军队,被贺拔允这一千人杀得丢盔弃甲,等到日落的时候贺拔允押送了近千人的俘虏,终于返回了武川城。

在武川城下,守城的是武川镇的军主宇文肱,他看到贺拔允的脸,立刻下令放下吊桥,迎接贺拔允进城。

作为本次作战的功臣,高欢、侯景和司马子如跟在贺拔允身后进城,也享受到了武川镇内军民的欢呼。

贺拔允进城后又摆下酒宴,等到宴席完毕,侯景红着脸抓着高欢的手臂说道:“贺六浑兄弟,你以后就是我兄!我跟着你混了!”

司马子如也看着高欢,贺拔允已经给高欢记了头功,准备回去就向镇将杨钧推荐他,这次赌博果然得到了巨大的收获!

但是高欢的脸上却没有喜色,让人扶着侯景去休息之后,高欢对司马子如说道:“子如,我不想再像今天这样赌命了。”

“为什么?”

“今天是老天助我,那下一次呢?如果老天助的敌人,一阵风吹散了烟尘,我们的脑袋就挂在柔然军营上了。”

司马子如也是一阵后怕。

高欢握紧拳头说道:“必须要往上爬!”

“只有往上爬,才不会和今天一样,被当做随时可以抛弃的筹码!”

“只有爬得越高,才能和今天的贺拔参将一样,用别人的命来赌自己的前程!”

司马子如看着高欢,去洛阳之前那个喝酒斗鸡的贺六浑仿佛一夜间就死了,如今只剩下一心向上爬的高欢。

司马子如叹息一声,也不知道这样的变化是好是坏。——骠骑大将军李崇的帅帐中,于谨激动的走进李崇的帐篷说道:“大将军!苏校尉取得大捷!”

李崇接过报捷的布露,看着苏泽记录的战功,又让人拿来人头,他熟悉北境事务,很快就认出这些确实和苏泽所说的一样,都是柔然王帐的直属亲兵。

“就按照苏泽所报嘉奖全部加盖大将军印予以确认!”

李崇看完了战报,又看到苏泽审讯柔然人的供词,逐渐冷静下来,他看向身边的于谨。

李崇是真的喜欢于谨。

弟子这个东西,太聪明的反而不好,如尔朱荣苏泽这样光芒万丈的年轻人,李崇也没有信心有什么能教他们的。

相反于谨就是个很好的弟子。

于谨读过兵书,对兵法有自己的理解,只是缺乏实务经验,所以李崇将他待在身边,从出雁门关进入恒州以来,李崇就将大军行军的工作交给他处理。

第一天于谨手忙脚乱,第二天他就已经很少犯错了,等到第五天的时候于谨已经可以将日常行军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李崇有心培养于谨,考较的问道:“思静,你说说看,为什么恒州会出现柔然人?”

于谨其实从接到苏泽送来的战报就开始思考了,他将自己想好的答案说道:

“大将军,属下浅见。”

“但说无妨。”

于谨一边说一边整理思路道:“第一个可能,就是这些柔然人是为了伏击我们的大军,但是属下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

李崇问道:“为何?”

“因为不符合柔然人的利益,在恒州袭击大军,且不论能不能取胜,就是胜了柔然人还要经过平城,穿过白道,通过六镇才能将战利品运回草原,那这样损耗实在是太大了。”

李崇满意的点头,于谨能够这么想,说明他已经能脱离简单的战术角度,从战略角度思考了。

“第二种可能,这些柔然人准备在我们大军进入六镇后,攻打平城。”

李崇眼睛一亮问道:“为何是平城?”

于谨说道:“恒州之地,钱粮运转的枢纽只有平城,之前大将军就多次向朝堂上书,说平城守备松懈,长期没有任命留台总管,请求朝堂整饬平城边防,但是都没有得到朝堂的重视。”

李崇哈哈笑道:“思静还看过我的奏疏?”

于谨点头说到:“在准备北征的时候,属下将太尉府内有关北境的公文都看了,就看到大将军这封上书。越过雁门关之后,更是觉得大将军这份上书是真知灼见,切中时弊。”

李崇叹息说道:“但是朝堂根本没有理会我这封上书。”

“伱继续说,如果攻打平城,我们会怎么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